成都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成都大学

[切换城市]
成都站> 成都教育> 成都大学> 四川大学信息

四川大学

英文名:Sichuan University 简称:“川大” 所在地:成都 院校代码:11901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计划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
  • 四川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年底,四川大学有专任教师504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49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1人(含“青年项目”30人,“外专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8人和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3人(25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 专职杰出教授:项楚、卿希泰、游志胜、罗志田、曹顺庆、钟本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琪、李安民、魏于全、石碧、罗懋康、许唯临、周总光、傅强、刘进、曹顺庆、冯小明、辛洪波、王玉忠、徐寅峰、黄卡玛、林鹏智、陈谦明、李涛、秦勇、余孝其、徐玖平、胡静、褚良银、霍巍、石硕、王琼华、徐泽水、杨胜勇、Kui Yu(余暌)、张旭、左卫民、陈柏辉、盖建民、龚启勇、韩俊宏、黄灿华、李忠明、舒跃龙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谢和平、刘进、唐承薇、魏于全、丘小庆、傅强、周总光、张志荣、邓金根、黄卡玛、罗懋康、周桥、李涛、冯小明、石碧、彭联刚、许唯临、毕锋、唐红、徐玖平、文富强、林鹏智、王玉忠、张旭、徐寅峰、龚启勇、陈谦明、余孝其、秦勇、张伟年、褚良银、胡静、母得志、刘永胜、李忠明、王清远、游劲松、陈应春、赵长生、王琼华、黄灿华、杨胜勇、谭鸿、钱志勇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曹广福、欧阳钦、顾宜、李甘地、王喜忠、侯一平、曹顺庆、陈武勇、周学东、陈放、陈谦明、胡常伟“973”首席科学家:谢和平、魏于全、顾忠伟、李玉宝、肖波、田卫东、肖智雄、黄卡玛、黄灿华。

  • 丁桑岚
  • 姓名:丁桑岚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  丁桑岚,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1980-1984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读本科;  1984-1987年在北京大学环境中心读硕士。  1987年至今在四川大学任教。  现为国家烟气脱硫中心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环境学会环境工程专委会主任。  主持的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的《环境质量评价》教材被全国许多大学采用,获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  主讲的课程有:《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经济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  近年主持纵向、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进校总经费250余万元,其中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2项已公开)。
  • 王安
  • 姓名:王安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治理  王安,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治理工作,长期担任环境系实验室主任。参与和主持环境监测、评价、治理项目10余项。  主要讲授《环境监测》、《环境评价》课程,先后参与或主持编有《环境评价概论》、《环境监测》教材,《环境监测实验》、《化工环境保护》、《室内环境保护》等多套讲义。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软锰矿烟气脱硫”、“微生物法烟气脱硫”、“液膜分离法处理制革废水”等。发表论文10余篇,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化工学会会员。
  • 王斌
  • 姓名:王斌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环境质量评价、工业废水物化处理等  王斌,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84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10月至今,在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工作。  承担过《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系统及管理》、《环境分析化学》、《认识实习》、《自然环境与生态实习》等本科生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7人,其中毕业7人,参与《环境科学原理与方法》硕士生课程。  编制多个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承担过大型水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  目前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环境质量评价、工业废水物化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1部。
  • 唐亚
  • 姓名:唐亚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学、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植物学、生态工程  唐亚博士,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贡嘎山国家野外生态观测站客座研究员。  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松杉植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国家植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委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植物分类学报》、《山地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科学进展》、《生态科学进展》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四川植物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一二层次,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评审(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中美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国家“985”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先后荣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四川省‘十佳科技之星’,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及留学基金。  87-90年就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90-95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分类与植物生态研究及管理工作。先后任助研、副研、研究员,植物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创办《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任副主编。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主编、《四川植物志》副主编。  95-2001年在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从事生物多样性、农林复合经营、水土保持的研究和项目的管理工作。先后任:山区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主管、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改善项目主管,农林复合经营及水土保持专家,山地农业系统部部长,农林复合经营及水土保持高级专家。  先后到欧洲、北美、亚洲等10余国讲学、组织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访问30余次;担任国际会议大会及分会主席10余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近10次。主持国际培训班近10期,在国际培训班上授课20余次。  负责主持承担联合国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项目3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专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专题、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教育部国际合作、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等7项;其他国际合作10余项与地方项目近10项;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3项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5项。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著及论著章节等160余篇(节),其中60%为英文发表。  讲授本科生《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生态工程》;博士生《环境科学原理》、《环境生态学(II)》、《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通讯信息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邮编:610065  电话:028-6635 7958(办),8546 5868(宅)  手机:136 6612 4588  传真:028-8540 5613  Email: tangya999@gmail.com
  • 欧阳金龙
  • 姓名:欧阳金龙出生日期:1976-12-02学历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职务:建筑综合实验室主任学术兼职: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绿色建筑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四川省声学学会理事、以及多种SCI/EI双检索国际英文期刊评审员电话传真:028-85401015,13730875971电子邮箱:ow761202@scu.edu.cn通讯地址: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学术经历】  1995.09~1999.07,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1999.09~2002.03,浙江大学建筑系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工学硕士  2004.01~2006.09,浙江大学建筑物理研究室,教学实验助理研究员  2006.10~2009.09,日本佐贺(国立)大学理工学部都市工学科,工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2009.10~2010.03,日本佐贺(国立)大学理工学部工学研究科,博士后研究员  2009.12~ 至 今,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引进人才,特聘副教授,从事建筑热工与节能、建筑声学与噪声治理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  面对全校本科生开设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建筑节能”,在建筑与环境学院本科生中开设“建筑物理”、“绿色建筑概论”、“建筑环境测量学”等。目前,正在开展四川大学教改项目“建筑节能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科研项目】  [1] 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No.11XJY018),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对节能技术节能收益的影响研究, 2011年7月~2013年12月,12万,在研;  [2] 负责人,四川大学引进人才启动经费资助项目,基于热工模拟和能耗现状分析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2010年7月~2013年6月,8万,在研;  [3] 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2011KB23),收益投资比例法(SIR)在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中的应用和拓展的基础研究,2011年11月~2013年10月,2万,在研;  [4] 第一主研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178282),超薄轻质围护结构建筑的热环境形成机理研究, 2012年1月~2015年12月,65万,在研;  [5] 主研人,浙江省政府重大委托课题(No.2005C10006),推动建筑节能及建筑新材料应用,2005年9月~2006年12月,70万,结题。  ……【科研论文】  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28篇学术论文,大部分为近五年内发表,其中8篇SCI检索(都为第一作者),8篇EI检索(不含SCI/EI双检索论文)。  一、建筑节能与热工方向,以下为5篇代表性SCI/EI双检索国际英文期刊论文:  (1)Jinlong Ouyang, Enshen Long, Kazunori Hokao, Rebound effect in Chinese household energy efficiency and solution for mitigating it, Energy, 2010, 35(12), p5269-5276.(影响因子3.565)  (2)Jinlong Ouyang, Jian Ge, Kazunori Hokao, Energy-saving potential by improving consumer behavior in urban residential sector in Hangzhou city, China,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9, 41(7) , p711-720.(影响因子2.041)  (3)Jinlong Ouyang, Enshen Long, Kazunori Hokao, Economic analysis of energy saving renovation measures for urban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based on thermal simulation and site investigation, Energy Policy, 2009, 37(1), p140-149.(影响因子2.614)  (4)Jinlong Ouyang, Meijun Lu, Bing Li, Chunyuan Wang, Kazunori Hokao, Economic analysis of upgrading ag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based on dynamic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price in a market economy, Energy Policy, 2011, 39(9), p4902-4910.(影响因子2.614)  (5)Jinlong Ouyang, Chunyuan Wang, Haifeng Li, Kazunori Hokao, A methodology for energy-efficient renovation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and case study,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1, 43(9) , p2203-2210.(影响因子2.041)  ……  二、建筑声学与噪声治理方向,以下论文均为执笔人:  (1)Sanming Zhang, Jinlong Ouyang, Sound ab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transparent micro-perforated membrane absorbers,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35 (z1) (2007) 120-123. (英文,EI检索,文章收录号:20074910962414;ISTP检索,中国广州)  (2)欧阳金龙,倪荣. 居民区内地下车库汽车出入口噪声控制.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年25卷2期,p53-55(3)欧阳金龙,扈军. 室内靶场的声学设计. 工程建筑与设计,2005年3期,p44-46.  (4)张三明,卢玫珺,欧阳金龙. 别墅附近的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26卷3期,p50-52.  (5)张三明,欧阳金龙. 临街高层住宅建筑声环境评估. 声学与电子工程,2005年增刊,p105-111.  ……【工程项目业绩】  一、建筑节能与热工方向  (1)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的建筑节能设计  (2)浙江湖州长兴国际花园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3)杭州国都-枫华府第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4)浙江海宁·风和丽苑二期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5)浙江桐庐·巴比松庄园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6)杭州高新产业大楼的建筑节能设计  (7)杭州西斗门产业大楼的建筑节能设计  (8)杭州浅水湾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9)杭州西溪山庄住宅小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10)杭州三里亭R8组团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设计、测量和评估等  ……  二、建筑声学与噪声治理方向  (1)浙江余姚舜水中学体育馆的建声装修设计  (2)浙江绍兴一中体育馆声学改造设计  (3)浙江余姚职成教学院体育馆大厅建筑声学及装修设计  (4)浙江瑞安中学体育馆声学改造设计  (5)杭州射击靶场的建声设计  (6)万科广州东风东临街高层住宅项目噪声治理咨询  (7)嘉兴自来水厂高压鼓风机噪声治理  (8)浙江省仓前水泥厂新生产线的噪声治理  (9)杭州文欣苑、文萃苑等住宅小区地下车库汽车出入口的噪声治理  (10)杭州中河、上塘高架,绕城高速公路的声屏障设计  ……【专利与获奖】  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项:“消声通风器”和“隔音通风窗架”  2009年度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基金委主办的国家优秀自费(非公费)留学生奖学金
  • 王子云
  • 王子云,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12月重庆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流体输配管网》、《建筑设备控制原理》、《建筑设备工程经济》、《居室环境与健康》和《建筑消防工程》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了《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和《高等流体力学》课程。【研究项目及成果】  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横向课题1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目前负责在研课题3项。【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风能建筑利用;建筑水源热泵技术;建筑地源热泵技术。  地下工程环境控制:公路隧道、地铁通风及火灾控制技术;地下工程环控节能技术。  流动传热工程应用:暖通空调设备流动传热及其CFD优化分析;建筑环境CFD分析技术。  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分析;建筑设备(冷热源、末端及输送设备)节能技术。
  • 李正山
  • 姓名:李正山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水处理、废物资源化、安全工程、湿法冶金。  李正山,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1982 南开大学化学系读书;  1986~1989 原成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  1982至今在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教研室任教、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四川省环境科学会理事。  主要讲授本科《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控制》课程;硕士生《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课程。  主研、参加或主持了8项科研项目,5项鉴定项目,参加了数个给水处理、废水水处理工程项目,10项安全评价。发表论文约30篇,教材(合编)一册。
  • 梁英
  • 女,生于1968年,博士,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土木系副主任。【个人简历】  1991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4年于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5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方向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环境卫生学研究工作,熟悉水、气、生物材料(如血、尿、头发等)、食品等的理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化学物健康效应评价。【主要研究项目与成果】  作为主研参与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砷”的研究,该方法于2002年由卫生部颁布为卫生规范标准方法;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30030120)和纽约中华医学基金资助项目“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机理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场、浓度场变化影响动脉内膜增生的计算及实验研究” (19972043)和“植入式下肢假肢骨整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303703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472138)的子项目课题 “力学刺激培养对PLGA-胶原支架上成肌细胞‘整合素-细胞骨架系统’重建作用的研究” (05H349),并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项目“全甲醇燃料汽车尾气健康效应评价” (03H559),该项目已通过专家鉴定,为甲醇作为新的汽车能源提供了一定的卫生学依据;【教学】  迄今承担包括:水处理生物学、给水排水化学、专业英语等5门本科生课程。【代表性文章】  (1)梁英,吴德生,毛炯,张遵真,张浩等. 汽油车尾气采样装置的设计及其收集物的成份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40(1):69-73(EI收录)  (2)梁英,吴德生,苟小静等.甲醇燃料汽车尾气非常规成分采样装置的设计及成分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27(3):52-55. (EI收录)  (3)梁英,詹立,张遵真等.汽油和甲醇两种燃料的汽车尾气的TK基因突变试验比较.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22(2):347-350(MEDLINE 收录)  (4)张浩,梁英,曾祥贵等. 甲醇和汽油汽车尾气对A549 细胞株细胞毒性及增殖和凋亡功能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21-723  (5)张遵真,梁英,冉云等.汽油与甲醇燃烧汽车尾气致突变性的对比研究.卫生研究,2005;34(2):163-166(MEDLINE 收录)  (6)张浩,梁英,曾祥贵等.以甲醇和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对RAW 264.7 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5):332-335  (7)李岩,张浩,梁英等.氟他胺对胚胎期SD 大鼠睾丸发育整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4):562-565(MEDLINE 收录)  (8) 张遵真,张勤,梁英等.汽油与甲醇燃烧汽车尾气遗传毒性的对比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2):249-252 (MEDLINE 收录)  (9)曾祥贵,林勇,梁英等.甲醇和汽油汽车尾气对兔肺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217-218  (10)李红,张浩,梁英等.叙利亚地鼠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初步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3):601-604(MEDLINE 收录)  (11)王娟,张遵真,叶丛茂,梁英等.汽油、甲醇燃烧汽车尾气类雌激素活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2):292-294(MEDLINE 收录)  (12)李岩,张浩,王文冬,梁英等.小剂量氟他胺对大鼠性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2):258-261(MEDLINE 收录)  (13)徐先顺,彭玉秀,刘钢柱,梁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化妆品中砷.见:化妆品卫生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7-160
  • 张永丽
  • 姓名:张永丽 性别:女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领域与方向: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水工程基础理论和技术,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生态修复等研究。  张永丽,女,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1984获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水利系学士,1995年四川大学(原四川联合大学)水利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四川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  近年来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供水安全保障、水污染控制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持了“成都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都市双流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双流县供水总体规划”、“青白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供水规划”、“温江区城市供水应急预案”、“金堂县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中国华电西溪河电站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规划”、“广元八一供水站水处理工艺设计与研究”、“成都市温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青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朝天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旺苍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彭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研发”、“彭州市2008年灾后重建水土保持规划”等数十项科研项目,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和供水安全保障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地震灾区供水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作为主研之一参与了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掺气减蚀中气泡尺寸分布的规律与作用”等纵向课题。所研究的课题成果均受到高度评价,为地方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在国内EI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编写教材《城市节水工程》(副主编)。  主要讲授课程:主持了新世纪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水工艺与工程课程系列教学改革研究”,为本科生讲授《水质工程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水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概论》;为研究生开设《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高等水力学》等课程。先后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一等、二等奖,培养研究生和工程硕士数十人。
  • 蒋文举
  • 姓名:蒋文举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污染控制与资源化、能源与环境、环境材料与生态保护。  蒋文举,男,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1983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6-1989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扩散方向,工学硕士学位;1999-2003 四川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2010年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工程自动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承担了本科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科学概论》、“Eng100”等教学,四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创新人才环境工程组指导教师。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十余名,承担硕士生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博士课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新技术新方法”的教学。  已承担完成国家、省和地方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2部,取得专利2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和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 雍化年
  • 姓名:雍化年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科研究方向:建筑技术,古建筑设计与构造,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雍化年,男,副教授,建筑技术硕士导师,1978年3月入成都工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学习。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四川省土木工程学会古建园林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土木工程学会、力学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曾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四川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所参加设计的巴中《巴人广场》项目荣获国家教育部部级市政公用工程项目优秀设计二等奖;  近年担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1》、《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2》、《项目管理软件应用》、  《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高等建筑构造学》,《建筑安全与事故》,《项目管理软件应用》。
  • 彭盈
  • 姓名:彭盈 性别:女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彭盈,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读书(本科)  1982年7月~1983年9月,重庆石油学校工作1986年6月,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读书(硕士)  1986至今,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工作。  主要讲授本科课程:《建筑经济》、《工程估价》; 研究生课程:《新建筑经济学》、《市场学》。  指导研究生人数4人;工程硕士12人。  承担横向研究课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表论文6篇。
  • 谭大璐
  • 姓名:谭大璐 性别:女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投资策划、房地产评估、合同管理  谭大璐,女,教授,建筑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房地产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社科类核心刊物《建筑经济》编委。  近三年主要承担了本科生的《建筑工程经济》、《工程估价》、研究生的《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工作,并指导了结构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管理方向)、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近年来主编出版教材十余部,(其中有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工程估价》)。 先后两次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教学二等奖(个人奖)。网络教育学院先进个人教学运行管理奖。并被评为四川大学优秀教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投资策划、房地产评估、合同管理。在科研方面,作为主研或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子项)的研究1项、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若干项,到校经费约7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 蒋玉川
  • 蒋玉川、男、45岁、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个人基本简历如下:  1985年7月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年6月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9年7月评定为副教授;  2004年6月在四川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4年至现在,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土木系工作;  2007年7月评定为教授。2、主要业绩  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弹塑性力学及钢结构等课程。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四川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了科研论文30篇。其中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权威核心期刊上,即,《应用数学与力学》(中、英文版)、《工程力学》、《力学与实践》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且一篇被SCI检索、12篇被EI检索。作为主编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弹性力学与有限单元法》和《结构力学》教材两部。作为项目负责人担任两项横向科研项目,即,成都市锦江区陡沟河片区治污工程和EASA2002坝肩稳定分析程序开发及完善研究。作为主研参加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附录:近10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蒋玉川,蒋国宾,广义主偏应力强度理论.《工程力学》,1998,2期.(EI检索).  2.蒋玉川,广义合成偏应力椭球模型.《工程力学》,2001,2期.41-45. (EIP01266556023).  3.蒋玉川,形状改变比能的J*积分及其应用.《工程力学》,2000,6期.110-116. (EIP01015480634)  4.蒋玉川,王启智.偏斜应变能的J* 积分及应用.《应用数学和力学》.2004,1期,100-110. (EIP01015480634)  5. JIANGYuchuan.WANGQizhi. J* Integral of the Specific Deviator Strain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Vol.25.No.1,110-122,2004.(SCI:805QL.)  6.蒋玉川,确定应力函数的一种简单方法.《力学与实践》,2002,3期.62-64.  7.蒋玉川,王启智.形状改变比能密度因子断裂准则.《工程力学》》.2005,22(5):31-35.(LWEI2006000301).  8.蒋玉川,徐双武,陈辉.脆性材料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工程力学》,25(4),50-54.2008. (EI检索).  9.蒋玉川,邓德君,徐双武.利用计算机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力学与实践》,2009.2期。
  • 唐天国
  • 姓名:唐天国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年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检测、监测及光纤传感技术。    唐天国(1973-),男,四川资中人,副研究员,工学博士学位。  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Optical and Laser in Engineering》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主要科研项目:“高边坡层面滑动损伤的光纤传感监测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负责人、省部级)、“基于小波分析的建筑结构安全隐患的动态无损检测系统研究” (主研、省部级)、“冶勒水电站沥青砼芯墙基座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研究”(主研,横向)、“高拱坝气幕隔震的动力分析和实验研究” (参研,国家基金)。课程方面:本科教学《结构工程通用分析软件介绍》、《科技英语》,研究生课程《工程结构分析》。奖励方面:“基于小波分析的建筑结构安全隐患的动态无损检测系统研究” (主研、省部级)荣获2006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 张新培
  • 姓名:张新培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结构可靠度、结构抗震、钢、木结构、结构检测与加固  张新培,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建筑师 ,四川省结构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77年西南交大工民建专业毕业;1977年-1979年哈尔滨铁路分局三棵树房建段技术员;1982年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结构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9年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工程师;1989-1999年电子科技大学工民建专业主任,1998年评为教授;1999年-现在四川大学建环学院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木材与复合材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成都市反恐怖工作顾问。  主讲研究生课程《结构抗震分析》、《结构可靠度分析》,本科生课程《工程结构可靠度》。指导毕业研究生15名。  发表论文50余篇,EI检索12篇,著作4本,国家标准1本,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若干成果已收入国家标准而得到广泛应用;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
  • 谢凌志
  • 姓名:谢凌志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结构数值仿真  谢凌志,男,副教授,现任建筑环境学院教学秘书。2001年7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作。承担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以及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是工程结构数值仿真,参予一项水利部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研完成两项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的超限数值动力计算工作,现已在国内外公开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三篇。2006年1月获四川大学2005年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 陈红
  • 姓名:陈红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建筑领域的设计和科研工作  陈红,女,副教授,硕士导师。1983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0年至1994年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先后担任过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一)、建筑构造(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主要从事建筑领域的设计和科研工作。参编《房屋装修指南》(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室内外建筑效果大制作》等书籍,参加数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数篇科技文章。现指导2名硕士研究生。现正专心撰写专著。
  • 李碧雄
  • 李碧雄,女,1970.4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土木系系主任,中国土木学会桥梁结构分会理事、四川省土木学会结构专委会委员。联系方式:libix@scu.edu.cn,libix@126.com;15902859608通讯地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结构工程教研室【学习和工作简历】  1988.9-1992.7 成都科技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学士  1992.7—1995.3 四川大学水利系岩土工程专业 硕士  2005.9—2011.6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 博士  1995.3—1997.7 四川大学城环学院土木系助教  1997.7—2002.7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系讲师  2002.7—至今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系副教授  2005.7—至今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土木系系主任  2008.3-2008.4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习一个月  2010.1-2011.1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系和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教学工作】  担任本科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英语、建筑抗震设计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工作。  担任研究生的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14人(已毕业9人)。  获四川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三等奖。【科学研究】  1. 负责人, 国际合作项目“碳纤维加固大坝的计算和试验研究”,Z2004-2-51007。  2. 第二主研,国际合作项目“高原大桥倒塌的地质力学原因分析”, 09ZHCJ-01。  3. 负责人,四川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阻抗成像技术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研究”,校200552  4. 负责人,四川大学汶川地震专项基金“汶川地震灾后调查研究”, XNZX200800  5. 负责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间抗震性能研究”  6. 第一主研,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带裂隙岩体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2008JY0041  7. 第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条节理构形及其对应力波传播规律的影响研究”,50974091【代表性论文】  [1] Li Yexue, Zhu Zhemin, Li Bixiong.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stress waves across j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 2011,48:364–371. doi:10.1016/j.ijrmms.2011.01.002 (SCI)  [2] Li, Bi-Xiong, Gan, Li-Gang; Wang, Qing-Yua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engthened buildings tested by earthquake and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 42, n 5, p 142-149, September 2010 [李碧雄,甘立刚,王清远. 基于实际震害和数值分析的加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5):142~149.] EI: 20104313334841.  [3] Li Bixiong, Lei Tao, Deng Jianhui, etc. Lessons learnt from performance of school building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 41(3): 172~179. [李碧雄, 雷涛, 邓建辉. 汶川地震中学校建筑震害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3): 172~179.] EI: 092712164242  [4] Li Bixiong, Xie Heping, Wang Zhe, etc. Wenchuan Earthquake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Analysis on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s[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 41(4) : 19-25. [李碧雄,谢和平,王哲等. 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4): 19-25.] EI: 093212244267  [5] Tai Jiajia, Deng Jianhui, Xie Heping, Li Bixiong, Wei Jinbin. Surface Rupures Induced by associated Wenchuan Earthquake in Yingxiu and Hongkou Area[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41(3):51-55. [台佳佳,邓建辉,谢和平,李碧雄,魏进兵. 汶川大地震中映秀-虹口地区的地表破裂.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3):109-118. ] EI: 092712164234  [6] Xie Heping, Tai Jiajia, Deng Jianhui, Li Bixiong, Wei Jinbin. Analysis of damage mechanism of Gaoyuan Bridge in Hongkou[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9,41(3):51-55. [谢和平,台佳佳,邓建辉,李碧雄,魏进兵. 虹口高原大桥的破坏机制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3):51-55.] EI: 092712164226  [7] Zhu Zheming, Wang Yuan, Zhou Zhangtao, Li Bixiong. A New Fracture Criterion for Brittle Materials Under Compression[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08, 40(5):13-21. [朱哲明,汪元,周章涛,李碧雄,谢和平. 脆性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断裂破坏准则.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 40(5):13-21.] EI: 084511687355  [8] Xiang An-tian, Zhu he-hua, Li Bi-xiong. A dynamic feedback design method of anchorage cable based on on-site pullout test[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10, 42(3):95-100. [向安田,朱合华,李碧雄. 基于现场抗拔试验的锚索动态反馈设计法.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 42(3):95-100.] EI:20102613045669  [9] Li, Bixiong, Zhang, Limi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ise double-side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s[J]. Yantu Gongcheng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96,18(6): 102-105. [李碧雄,张利民. 双面加筋土高挡墙的破坏特性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1996,18(6): 102-105] EI: 97123972412  [10] Lei Tao, Li Bixiong, Cao Pengjie, etc. Analysis on damage of near-faultage bridge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0, 29(3):358-362. [ 雷涛,李碧雄,曹鹏杰等. 汶川地震断层附近桥梁震害浅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3):358-362.]  [11] Li Bixiong, Wang Zhe. Lessons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Masonry Structure with Ground RC Frame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10, 49(2). [李碧雄, 王哲.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点及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9(2): 22-27. ]  [12] Li Bixiong, Deng Jianhui, Wang Zhe. Lessons from the performances of masonry structures with ground RC frame suffered 5.12 Wenchuan Earthquake[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42(3):342-347.[李碧雄,邓建辉,王哲. 5.12汶川地震底框砖房震害启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2(3):342-347.]  [13] Li Bixiong, Xie Heping, Deng Jianhui, etc. Analysis of Buildings Performance and Damage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Suggestion for Seismic Design [J].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9,29(2):224-230. [李碧雄,谢和平,邓建辉等.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2):224-230.]  [14] Lei Tao, Li Bixiong, Shun Yuankun, Cao Pengjie. Wenchuan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chool buildings in mianzhu. Building Structure, 2009. [雷涛,李碧雄,顺远坤,曹鹏杰. 汶川地震绵竹市中小学校舍震害调查分析. 建筑结构,2009,39(11):58-61.]  [15] Wang Xuan, Li Bixiong, Wang Zhe. Reflect on the seismic property of the R.C. frame with infill walls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Industrial Construcation, 2009,39(1):25-29. [王旋,李碧雄,王哲,薛永亮. 汶川地震中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思考. 工业建筑,2009,39(1):25-29. ]  [16] Gan Ligang, Li Bixiong, Wu Ti.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ile-soil interface.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2009,35(2):131-134. [甘立刚,李碧雄,吴体,周薇. 桩土接触数值模拟试验.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2):131-134.]  [17] Li Bixiong, Zhang Limin, Chen Qianyi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High Embankment on Slopes.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1996,93(5):12-18.[李碧雄,张利民,陈谦应. 斜坡上高路堤的稳定及变形试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6,93(5):12-18.]  [18] Jiang Wenyong, Li Bixiong, Gan Ligang.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2007,33(6):69-72. [蒋文勇,李碧雄,甘立刚. 碳纤维在土木工程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69-72.]  [19] 李碧雄,邓建辉. 龙门山断裂带深溪沟段断层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年( 增刊1). EI源刊  [20] Li Bixiong, Zhe Wang, Khalid M. Mosalam, and Heping Xie. Wenchuan Earthquake Field Reconnaissance o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d Buildings With and Without Masonry Infill Walls[C].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Beijing, China, S31-035.  [21] LI Bixiong, Zhe Wang, Khalid M. Mosalam, etc. (2008). Analysis of stairwells performance and damage during Wenchuan Earthquake.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4WCEE), October 12-17, Beijing, China, Paper No. S31-005.【教材著作】  熊峰,李章政,贾正甫,李碧雄主编. 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李碧雄主编. 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2.  李碧雄参编. 土木工程概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李碧雄参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专利与获奖】  [1] 李碧雄,莫思特. 国家发明专利——基于阻抗成像技术的混凝土损伤检测方法与设备. ZL 2006 1 0020932.8 发明专利授权日:2009年3月11日  [2] 李碧雄,莫思特. 国家发明专利——臭氧水消毒机水流控制装置与臭氧水消毒机. ZL 2006 1 0022282.0 发明专利授权日:2009年4月28日  [3] 2004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4] 2005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  [5] 2005获四川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奖三等奖(独立获奖人)  [6] 2009 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7] 2002、2003、2004、2007年四次获四川大学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称号(独立获奖人)  [8] 2008年获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独立获奖人)【学术会议】  1. 在14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14WCEE)上宣读论文,2008.10.  2. 应邀在香港土木工程学会和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组织的“512 Wenchuan Earthquak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Stricken Areas”上做特邀报告,2008.8.31.  3. 在2009国际灾害风险大会(IDRC Chengdu 2009)上宣读论文,2009.7.13-15.  4. 在第一届中美绿色能源论坛(1ft US-China green forum)上做特邀报告。2008.11.16-18,北京。
  • 熊锋
  • 姓名:熊峰 性别:女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结构检测  熊峰,女,教授,博导,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1986年湖南大学结构工程硕士,2001年四川大学岩土工程博士。1986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入选,中国地震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四川省土木工程学会结构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三年主要承担了本科生的《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工作,研究生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城市灾害学》教学工作,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5人。2003年荣获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实德奖”,2005年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一等奖,四川省建设技术创新工作先进个人。  近五年共发表论文30篇,主要论文成果有“大型钢管砼拱桥的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钢管砼拱桥的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研究”获 2005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建设精品课程 培养创新人才——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成都市磨子桥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招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8-%u0038%u0035%u0034%u0030%u0033%u0033%u0033%u0037、%u0038%u0035%u0034%u0030%u0033%u0030%u0030%u0038
相关推荐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师资好不好,成都体育学院师资怎么样 贵州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