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成都大学

[切换城市]
成都站> 成都教育> 成都大学> 四川大学信息

四川大学

英文名:Sichuan University 简称:“川大” 所在地:成都 院校代码:11901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计划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
  • 四川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年底,四川大学有专任教师504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49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1人(含“青年项目”30人,“外专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8人和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3人(25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 专职杰出教授:项楚、卿希泰、游志胜、罗志田、曹顺庆、钟本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琪、李安民、魏于全、石碧、罗懋康、许唯临、周总光、傅强、刘进、曹顺庆、冯小明、辛洪波、王玉忠、徐寅峰、黄卡玛、林鹏智、陈谦明、李涛、秦勇、余孝其、徐玖平、胡静、褚良银、霍巍、石硕、王琼华、徐泽水、杨胜勇、Kui Yu(余暌)、张旭、左卫民、陈柏辉、盖建民、龚启勇、韩俊宏、黄灿华、李忠明、舒跃龙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谢和平、刘进、唐承薇、魏于全、丘小庆、傅强、周总光、张志荣、邓金根、黄卡玛、罗懋康、周桥、李涛、冯小明、石碧、彭联刚、许唯临、毕锋、唐红、徐玖平、文富强、林鹏智、王玉忠、张旭、徐寅峰、龚启勇、陈谦明、余孝其、秦勇、张伟年、褚良银、胡静、母得志、刘永胜、李忠明、王清远、游劲松、陈应春、赵长生、王琼华、黄灿华、杨胜勇、谭鸿、钱志勇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曹广福、欧阳钦、顾宜、李甘地、王喜忠、侯一平、曹顺庆、陈武勇、周学东、陈放、陈谦明、胡常伟“973”首席科学家:谢和平、魏于全、顾忠伟、李玉宝、肖波、田卫东、肖智雄、黄卡玛、黄灿华。

  • 李建明
  • 姓名:李建明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教学与研究生培养  承担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开出《过程机器》、《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安全评价》等4 门课程。承担化工过程专业硕、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开出《化工传递过程》、《流体力学II》、《两相流动基础》等3 门课程。现在指导硕士研究生5 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人。  参编《工程流体力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1世纪核心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M3:卢铭,研究课题: g-Al2O3纳滤膜分离性能试验研究  M2:梁希,研究课题:纳米孔径膜分离膜型的实验研究  M1:刘东杰,研究课题:荷电纳滤膜阳离子分离的实验研究  曹蕾,研究课题:管式纳滤膜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  贾江宁,研究课题:新型干气密封性能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过滤与分离过程理论及设备的研究,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在过滤与分离领域的应用,在两相体系的传递和分离(级)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膜材料与膜技术 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纳米级孔径的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无机膜或组合膜,考察成膜机理;并将其应用于低分子有机物或高价阳离子水溶液的分离,探索非平衡状态下的传质规律。⑵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膜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亚纳米级孔径的气体分离膜,探索其在N2–O2、N2–H2和N2–CO2等体系分离中的应用。⑶ 制备浓度响应开关膜,该膜可对膜孔进行自适应开闭控制,并具有对特定物质的选择性,作为膜生物反应器膜用于生物反应过程,避免因生成物浓度过高而引起生物活性的降低。⑷ 微(超)滤过程强化的研究,提出特殊结构的膜组件,采用物理方式提高通量和选择性,延长膜的使用周期。  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应用 以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对过程装备中的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过程进行仿真,提供详细的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信息,为建立数学模型和经验关联式、过程装备的工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过滤与分离 对传统过滤与分离设备的改进研究,包括过滤与分离装置的结构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过滤与分离过程强化和新型过滤与分离设备的开发研究。  化工安全工程与技术 对化学危险物的基础数据进行研究;对过程燃烧、爆炸进行微观和宏观的分析,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索环境因素对燃烧、爆炸过程的影响,以及过程燃烧、爆炸对人的危害和物的破坏作用。学术任职:  全国分离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开发分委会委员  《流体机械》杂志编委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锅炉压力容器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重要学术成果:  1.陈志,李建明.干气密封的流动数值模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37(3):133.EI收录(EI 05269184577)  2. 徐菡,李建明,陈文梅,沈亮.旋转管式微滤器中流体流动对过滤通量的影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17(1):25. EI收录(EI04277533004)3. G.Q. Dai, J.M. Li and W.M. Chen.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the Liquid Flow within a Hydrocyclone. The Chem. Eng. J., 1999, 74: 217. EI 收录(EI99094775481), SCI 收录(221VV)4. G.Q. Dai, W.M. Chen, J.M. Li and L.Y. Chu.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in a Hydrocyclone. The Chem. Eng. J., 1999, 74: 211. EI 收录(EI99094775480), SCI 收录(221VY)5. 李建明,戴光清,吴持恭,陈文梅.旋流器中较强旋液体流动的数值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9,A,14(3):278……重要获奖及专利:  GKH1250—N 虹吸刮刀离心机,1999年12月,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旋转流分离理论与过程强化研究,2004年2月,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旋转切向流管式膜滤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1206599.4重要学术专著:  参编《水力旋流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
  • 肖泽仪
  • :  主要学历:  1960年6月1日生,1982(本科);  1985(硕士)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  2000(博士)毕业于 四川大学;  1993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学者;  1998~99日本横滨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1~04南京大学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助教;  1987讲师;  1992副教授;  2000四川大学教授。教学及研究成果  1. Xiao, Zeyi; Dahlan, M. Hatta; Xing, X.-H.; Yoshikawa, Yumi; Matsumoto, K. A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novel modules for effective biodegradation of toluen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1), 83-88(2000) (SCI,: 291EX)  2. Li, Lei; Xiao, Zeyi; Tan, Shujuan; Pu, Liang; Zhang, Zhibing;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with high flux for the separation of organics from water by pervapor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43(1-2), 177-187(2004) (SCI: 860TL)  3. Li, Lei; Xiao, Zeyi; Zhang, Zhibing; Tan, Shujuan; Pervaporation of acetic acid/water mixtures through carbon molecular sieve-filled PDMS membran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97(1), 83-86(2004) (SCI: 758RN)  4. Shujuan Tan, Lei Li, Zeyi Xiao, Youting Wu, Zhibing Zhang, Pervapo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the coupling effects between ethanol and aroma compound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264, 29–136 (2005)(SCI:976TN)  5. Wu Yong, Xiao Zeyi, Huang Weixing, Zhong Yuehua. Mass transfer in pervaporation of active fermentation broth with a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v 42, n 1, March, 2005, p 47-53 (SCI:904LU)  6. 聚合物流体分离复合膜的制造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2113599.1,2005年肖泽仪 教授(博导) -- 授权专利1. Xiao, Zeyi; Dahlan, M. Hatta; Xing, X.-H.; Yoshikawa, Yumi; Matsumoto, K. A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novel modules for effective biodegradation of toluen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1), 83-88(2000) (SCI,: 291EX)  2. Li, Lei; Xiao, Zeyi; Tan, Shujuan; Pu, Liang; Zhang, Zhibing;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with high flux for the separation of organics from water by pervapor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43(1-2), 177-187(2004) (SCI: 860TL)  3. Li, Lei; Xiao, Zeyi; Zhang, Zhibing; Tan, Shujuan; Pervaporation of acetic acid/water mixtures through carbon molecular sieve-filled PDMS membran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97(1), 83-86(2004) (SCI: 758RN)  4. Shujuan Tan, Lei Li, Zeyi Xiao, Youting Wu, Zhibing Zhang, Pervapo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the coupling effects between ethanol and aroma compound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264, 29–136 (2005)(SCI:976TN)  5. Wu Yong, Xiao Zeyi, Huang Weixing, Zhong Yuehua. Mass transfer in pervaporation of active fermentation broth with a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v 42, n 1, March, 2005, p 47-53 (SCI:904LU)  6. 聚合物流体分离复合膜的制造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2113599.1,2005年。研究工作  长期从事分离工程领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攻关计划(六五、七五、十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攻关和基金6项、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80年代独立完成虹吸离心机原理研究并主持工程开发获得成功,90年代以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产学研工程奖等;在机械分离其它领域也获得成果;90年代末以来重点在膜分离、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化工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在渗透汽化膜、过程和应用、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发酵、生物降解与生物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15篇;发明专利授权3项。教学工作  1983年开始本科教学工作,先后讲授工程流体机械、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等8门课程,指导毕业设计和论文,专题讲座等;参与编写21世纪核心教材。1992年开始指导和招收研究生,讲授流体力学、膜及膜生物反应器、场论、分离机械专论等6门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毕业7人,硕士毕业16人,现在读博硕士研究生16人。5次获得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 黄卫星
  • 姓名:黄卫星出生日期:1958年10月10日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化学工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兼职:教育部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       四川省承压类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专家学术期刊:《热科学与技术》、《化工机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版)等编委电话传真:028-85408126,028-85405209,028-85403397(FAX)电子邮箱:hwx58@vip.163.com通讯地址:610065,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个人简历】  1975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1978年3月考入成都科技大学化工机械专业,198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化工过程机械),198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化工过程机械)并留校任教,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化学工程);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4-1998年担任四川大学化工机械系系主任,1998年起担任化工学院副院长;1997-1998年加拿大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访问学者,2001-2002年加拿大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高级访问学者。  【教学工作】  从事化工过程与设备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四川大学过程装备(化工机械)和安全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  主讲本科生课程:《压力容器设计》、《过程设备设计》、《工程流体力学》、《Engineering Heat Transfer》;  主讲研究生课程:《Transport Processes》、《Convective Mass Transfer 》、《气固两相流理论》、《节能原理与热能回收系统》等;  培养指导研究生: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0人,博士生1人,目前在读博士生4人,硕士生10人,工程硕士4人;  编写出版《工程流体力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等多本教材。曾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以传递过程及其强化机理研究为基础,创制高效过程装备,强调过程原理研究与装备开发应用相结合。先后承担国家/部/省基金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以及企业重大工程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有:  ○多相流技术与设备:气固循环流态化动力学、流态化干燥技术及设备、膜分离传质过程、气-固-液分离技术;  先后承担有“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No.29928005)、“磷酸二铵尾气净化联产磷酸一铵的清洁工艺”(国家863计划2002AA647020)、“新型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制造乙醇的连续发酵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276041)等项目,以及 “国家863计划-磷肥清洁工艺中试与装备开发”、“磷酸二铵尾气净化清洁工艺试验”等重大工程应用项目和“超重力技术应用研究与装备开发”等多项企业合作项目;主持设计“12万吨/年粒状MAP生产装置”并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建立有国内规模第二的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在循环流态化气固动力学研究方面发表重要论文数十篇,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  ○传热过程设备与节能:强化传热技术与高效换热器,高温余热回收技术,塔设备扩能改造,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完成项目有“制盐新型蒸发器及关键设备研究”(轻工部八五攻关项目)、“水力旋流器能耗机制研究”(教委博士点基金)、“碳化硅高温换热器工业示范装置研究与应用试验”(国家计委资源司)、“碳化硅高温换热器工业放大装置研究”(国家计委资源司)、“新型碳化硅工程陶瓷材料传热机理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高温热能回收装置-碳化硅高温换热器研制”(四川省重点项目)以及 “乙炔生产系列水洗塔扩能改造”等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取得多项省部级鉴定成果,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工过程与装备安全技术:压力容器应力与疲劳分析,化工设备热应力与结构强度,含缺陷在役压力容器和管道安全评估;  完成有“含缺陷在役压力管道安全评估理论模型与安全等级评定系统”(四川省应用基础01GY051-06)以及“天然气管道缺陷评定系统开发”、“天然气高压气罐疲劳分析与设计”、“机械部件振动时效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等多项合作项目,均已验收应用。【SCI,EI检索论文】  1. Huang Weixing, Yan Aijie, Zhu Jesse. Axial solids distribution and flow development in the risers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v 36, n 1, January, 2005, p 17-24 (EI: 05169052881; SCI:912JW)  2. Wu Yong, Xiao Zeyi, Huang Weixing, Zhong Yuehua. Mass transfer in pervaporation of active fermentation broth with a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v 42, n 1, March, 2005, p 47-53 (EI: 05088849956; SCI:904LU)  3. Wu Yong, Huang Weixing, Xiao ZeyiZhong, Yuehua. Ethanol recovery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by pervaporation using a composite polydimethylsiloxane membran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v 12, n 4, August, 2004, p 586-589 (EI: 04488687312 ; SCI:866PG)  4. Zhang H, Huang W X, Zhu J X. . Gas-solids flow behavior: CFB riser vs. downer. AIChE Journal, v47, n9, September 2001. p2000-2011 (EI:03307567435; SCI: 470RZ)  5. Huang W, Zhu J.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olid acceleration length in the riser of a lo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v9, n1, February, 2001, p70-76 (EI: 01196502188; SCI:411LW)  6. Huang Weixing, Gu Datian. Study of secondary flow and fluid resistance in a rectangular, helically coiled channel. Inter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v29, n3, Jul, 1989, p480-485 (EI: 89100359115)  7. Qi Xiaobo, Huang Weixing, Zhu Jingxu, Shi Yanfu. Corre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olids holdups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in fully developed region of CFB risers. Source: Gao Xiao Hua Xue Gong Cheng Xue Bao/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 19, n 5, October, 2005, p 613-618 Language: Chinese (EI: 06029636824)  8. Ye Li, Tong Zheng-Mingm Su Wen-Xian, Huang Wei-Xing, Xiao Ze-Yi. Performance of continuous ethanol fermentation in a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bioreactor. Shanghai Ligong Daxue Xuebao/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27, n 6, December, 2005, p 507-511 Language: Chinese (EI: 06069687127)  9. Qi Xiaobo, Huang Weixing, Zhu Jingxu, Shi Yanfu. Similarity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behavior in CFB riser. Source: 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v 56, n 11, November, 2005, p 2096-2101 Language: Chinese (EI: 06069686579)  10. Xiao Ze-Yi, Tang Ming, Huang Wei-Xing, Shi Er, Li Dong-Huai, Hu Shi-Wen. Mass transfer kinetics of pervaporation in a thin-layer-flow module with a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 37, n 6, November, 2005, p 46-51 Language: Chinese (EI: 06049664026)  11. Qi Xiao-Bo, Zeng Tao, Huang Wei-Xing, Zhu Jing-Xu, ShiYan-Fu.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lids holdups inside particle clusters in CFB risers.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 37, n 5, September, 2005, p 46-50 Language: Chinese (EI: 05479497098)  12. Lin Hai-Bo, Huang Wei-Xing, Qi Xiao-Bo,Shi Yan-Fu, Zhu Jing-Xu. Axial distributions of averaged solids holdups for coarse particles in CFB riser. Gao Xiao Hua Xue Gong Cheng Xue Bao/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19, n3, June, 2005, p 327-331. Language: Chinese (EI: 05289208317)  13. Wu Yong; Xiao Ze-Yi; Huang Wei-Xing; Shi Er. Growth kinetic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 a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bioreactor by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Xiandai Huagong/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v24, n1, January, 2004, p34-36+39. Language: Chinese (EI: 04278253068)  14. Duan Xiao-Ping, Qi Xiao-Bo, Huang Wei-Xing, Lin Hai-Bo, Zhu Jing-Xu. Investigation on local solid concentration of coarse particles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isers.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36, n2, March, 2004, p46-50. Language: Chinese (EI: 04278252599)  15. Shi Er, Huang Wei-Xing, Xiao Ze-Yi;, Wu Yong, Xu Rong-Qiang. Separation performances of PDMS membrane in an ethanol fermentation-pervaporation coupled process.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36, n2, March, 2004, p41-45. Language: Chinese (EI: 04278252598)  16. Li Xiaoxiang, Shi Yanfu, Huang Weixing, Yu Huarui, Zhu Jingxu. Nonlinear analysis of gas-solid flow behavior in fast fluidized bed riser. 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v55, n2, February, 2004, p182-188. Language: Chinese (EI: 04258221633)  17. Ma Li-Ping, Shi Yan-Fu, Huang Wei-Xing, Yu Hua-Rui, Zhu Jing-Xu. Study on #980000ucing noise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signal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uaxue Gongcheng/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v32, n1, February, 2004, p28. Language: Chinese (EI: 04178136448)  18. Ma Li-Ping, Shi Yan-Fu, Huang Wei-Xing, Yu Hua-Rui, Zhu Jing-Xu. Intermittence analysi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signal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v54, n5, May, 2003, p619-624. Language: Chinese (EI: 03367625585)  19. Zhong Yue-Hua, Xiao Ze-Yi, Huang Wei-Xing, Wu Yong. Mass transfer kinetics of pervaporation in a MBR with composite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for continuous ethanol fermentation.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35, n3, May, 2003, p49. Language: Chinese (EI: 03287541106)  20. Li Xiao-Xiang, Shi Yan-Fu, Huang Wei-Xing, Yu Hua-Rui, Zhu Jing-Xu. Prediction of solids holdup time series of a gas-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Guocheng Gongcheng Xuebao/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v3, n1, February, 2003, p8. Language: Chinese (EI: 03147427450)  21. Qi Xiao-Bo, Huang Wei-Xing, Pan Yong-Liang, Zhu Jing-Xu, Shi Yan-Fu. Investigation on solids concentration and core-annulus flow structure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isers.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35, n1, January, 2003, p43. Language: Chinese (EI: 03127408380)  22. Huang Wei-Xing, Zhong Yue-Hua, Xiao Ze-Yi, Wu Yong, Ye Li, Xu Huai-Dong. Research on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thanol production with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35, n1, January, 2003, p1. Language: Chinese (EI: 03127408371)  23. Huang Wei-Xing, Qi Xiao-Bo, PanYong-Liang, Zhu Jing-Xu, Shi Yan-Fu. Local solid-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flow development in a long CFB riser. Gao Xiao Hua Xue Gong Cheng Xue Bao/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16, n6, December, 2002, p626-631. Language: Chinese (EI: 03137420539)  24. Kong Chun-Lin, Huang Wei-Xing, Pan Yong-Liang, Qi Xiao-Bo, Shi Guang-Ming, Lin Hai-B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particle velocities for gas-solid two phase flow in a CFB riser. Sichuan Daxue Xuebao (Gongcheng Kexue Ban)/Journal of Sichuan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34, n3, May, 2002, p41. Language: Chinese (EI: 02397111470)  25. Xiao Ze-Yi, GuanQi, Huang Wei-Xing, Xing Xin-Hui, Matsumoto Kanji. Growth kinetics of the bacterium used in a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bioreactor to biodegrade the toluene as an organic pollutant in wastewater. Gao Xiao Hua Xue Gong Cheng Xue Bao/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15, n6, December, 2001, p557-562. Language: Chinese (EI: 02166917967)  26. Huang, Weixing, Shi Yanfu, Zhu, Jingxu. Solids holdups of gas-solid two-phase upward flow in fully developed region of CFB riser. 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v52, n11, November, 2001, p963-968. Language: Chinese (EI: 02156914206)  27. Duan W, Zhang J, Huang W, Shi Y, Zhu J. Improvement of the derivat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uaxue Fanying Gongcheng Yu Gongyi/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17, n4, December, 2001, p376-380. Language: Chinese (EI: 02026823023)  28. Huang W, Xiao Z, Shi Y, Zhu J. Acceleration behaviors of particles in gas-solid two-phase upward flow. Huaxue Fanying Gongcheng Yu Gongyi/Chemical Reaction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17, n2, June, 2001, p101-106. Language: Chinese (EI: 01336619633)  29. Huang Weixing, Yi Bin, Yang, Ying, Pan Yongliang. Axial distributions of averaged solids holdups ina 16 m high CFB riser. Chengdu Kejidaxue Xuebao/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32, n6, Nov, 2000, p38-41. Language: Chinese (EI: 01035573699)  30. Zeng Mengqiu, Huang Weixing, Chen Kuangm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augmentation within high temperature tube with straight-fin insert. Chengdu Kejidaxue Xuebao/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3, n5, Sep, 1999, p144-150. Language: Chinese (EI: 00045123939)  31. Cui Huaiming, Huang Weixing, Yu Huarui, Shi Yanfu.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of fluid in salt evaporator with forced contra-circulation. Gao Xiao Hua Xue Gong Cheng Xue Bao/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12, n3, 1998, p248-251. Language: Chinese (EI: 98124500988)  32. Huang Weixing, Chen Kuangmin, Jiang Wei, Yang Jiyua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available energy analysis of internally-finned silicon carbide tubes. Gao Xiao Hua Xue Gong Cheng Xue Bao/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v9, n2, June, 1995, p133-138. Language: Chinese (EI: 98014018204)  33. Huang Weixing, Gu Datian. Research on secondary flow and flow resistances in helical rectangular channels. Huagong Jixie/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v14, n3, 1987, p184-189. Language: Chinese (EI: 88060077460)   【科研教学论文】  1. Weixing Huang, Aijie Yan, and Jesse Zhu. "Axial Solids Distribution and Flow Development in the Risers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J Chin Inst Chem Engrs, 2005, 36(1):17-24 (SCI收录号:912JW) (EI收录号: 05169052881)  2. Wu Y, Xiao Z-Y, Huang W-X, et al. "Mass Transfer in Pervaporation of Active Fermentation Broth with a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5,42(1):47-53 (SCI收录号:904LU) (EI收录号: 05088849956)  3. Xiao-Bo Qi, Wei-Xing Huang, Yan-Fu Shi, Jesse Zhu.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Solid Flow in Risers with FCC and Sand Particles". Proc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angzhou, China, May 10-13, 2005 (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67-173  4. Liping Ma, Weixing Huang, Yanfu Shi, Huarui Yu, Jingxu Zhu.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Particle-Fluid System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 PARTICUOLOD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articles), 2005, 3(1-2):80-83  5. Wu Y, Huang W-X, Xiao Z-Y, et al. "Ethanol Recovery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by Pervaporation Using a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Chinese J. of Chem. Eng., 2004,12(4):586-589 (SCI收录号:866PG) (EI收录号: 04488687312)  6. Ma L-P, Shi Y-F, Huang W-X, Yu H-R, Zhu J-X. "Intermittency Analysi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Signals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 Fluidization 200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8, Nagaya, Japan, 2003, 124-132  7. Ma L-P, Shi Y-F, Huang W-X, Yu H-R, Zhu J-X. "Study on the Denoising of Fluctuation Signals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 Proc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FBs, Niagara Falls, Ontario, Canada, May 5-8, 2002.  8. Huang W-X, Zhu J-X.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olids Acceleration Length in the Riser of a Lo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hinese J. of Chem. Eng., 2001, 9(1):70-76 (SCI收录号:411LW) (EI收录号:01196502188)  9. Zhang H, Huang W-X and Zhu J-X, "Comparison of Gas-Solids Flow Behavior between CFB Riser and Downer". AIChE J., 2001,47(9):2000-2011 (SCI收录号: 470RZ) (EI收录号:03307567435)  10. Huang W-X, Yu H-R, Shi Y-F. "Analysis of Fluid RTD Measurement in a Recycle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APCREF, Beijing, P. R. China. June 26~28, 1996, volume2:477-482  11. Huang W-X, Gu D. "A Study on Secondary Flow and Fluid Resistance in a Helically Coiled Tube with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 Int J Chem Eng, 1989,29(3): 480-485 (EI收录号:89100359115)  12. 漆小波,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上行气固两相流充分发展段流动行为的相似特性. 化工学报, 2006, 57(3):(EI收录号:)  13. 漆小波, 曾 涛,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上行气固两相流充分发展段的摩擦压降及颗粒浓度预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6,38(01): 49-53(EI收录号: )  14. 漆小波,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动行为的相似特性. 化工学报, 2005, 56(11): 2098-2101 (EI收录号: 06069686579)  15. 漆小波,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上行气固两相流充分发展段颗粒浓度关联及预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5, 19(5): 613-618(EI收录号: 06029636824 )  16. 林海波, 黄卫星, 漆小波, 石炎福, 祝京旭. 循环床提升管中粗重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5, 19(3): 327-331(EI收录号: 05289208317)  17. 漆小波, 曾 涛, 黄卫星, 祝京旭, 石炎福.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团聚物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37(5): 46-50(EI收录号: 05479497098)  18. 叶 立, 童征明, 苏文献, 黄卫星, 肖泽仪. 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乙醇连续发酵性能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5, 27(6): 507-511 (EI收录号: 06069687127)  19. 肖泽仪 汤 明, 黄卫星, 石 尔, 李东怀, 胡世文. PDMS复合膜薄层流动膜组件中的渗透蒸发传质动力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37(6): 47-51(EI收录号: 06049664026)  20. 钟月华, 肖泽仪, 黄卫星, 伍勇. 细胞对硅橡胶复合膜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 膜科学与技术, 2005, 25(5): 50-53  21. 陈小光, 潘永亮, 黄卫星, 何 璠, 姜 峰. 膜法SBR工艺的最佳工况研究.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5, 27(4): 12-15  22. 陈小光, 潘永亮, 黄卫星, 胡兆吉, 何 璠. 膜法SBR三相外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水处理技术, 2005, 31(12): 76-79  23. 周 进, 黄卫星, 肖泽仪等. 离心流化床动力学模拟. 化工机械, 2005, 32(4) : 211-213  24. 官益豪, 黄卫星, 肖泽仪等. 超重力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化工机械, 2005, 32(1):55-59  25. 周 进, 黄卫星, 官益豪, 何娟娟. 离心流化床应用研究与装备开发. 化工装备技术, 2005, 26(2):5-9.  26. 叶 立,苏文献, 黄卫星, 肖泽仪. 一种高性能硅橡胶膜在乙醇连续发酵中的性能评价. 化工新型材料, 2005, 33(9): 51-53  27. 段小平, 漆小波, 黄卫星, 林海波, 祝京旭. 粗重颗粒在循环床提升管内的局部颗粒浓度分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4, 36(2):46-50 (EI收录号: 04278252599)  28. 石 尔, 黄卫星, 肖泽仪, 伍勇, 许荣强. 硅橡胶膜在乙醇发酵-渗透蒸发耦合过程中的分离性能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4, 36(2):41-45 (EI收录号: 04278252598)  29. 李晓祥,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快速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行为的非线性分析. 化工学报, 2004, 55(2):182-188 (EI收录号:04258221633)  30. 马丽萍,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基于小波变换的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除噪分析. 化学工程, 2004, 32(1):28-33 (EI收录号:04178136448)  31. 伍 勇, 肖泽仪, 黄卫星, 等. 酿酒酵母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中连续发酵的生长动力学. 现代化工, 2004, 24(1):34-36 (EI收录号:04278253068)  32. 伍 勇, 肖泽仪, 黄卫星, 等. 乙醇发酵与渗透汽化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耦合强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4, 18(2):241-245  33. 许荣强, 肖泽仪, 黄卫星, 等. 硅橡胶复合膜用于新型白酒风味成分渗透汽化分离. 精细化工, 2004, 21(11): 847-850  34. 曾 理, 曾凡骏, 肖泽仪, 黄卫星, 等. 硅橡胶复合膜用于改进新型白酒品质的研究. 酿酒, 2004, 31(4):79-82  35. 伍 勇, 肖泽仪, 黄卫星, 等. 酿酒酵母的发酵优化与动力学研究. . 酿酒, 2004, 31(5):19-21  36. 周 进, 漆小波, 黄卫星, 官益豪, 何娟娟. 充分发展气固上行两相流的平均颗粒浓度及操作区域. 第九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90-293.  37. 余江涛, 林海波, 黄卫星, 何娟娟, 官益豪. 气固提升管内颗粒表观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偏差及其修正. 第九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37-241.  38. 马丽萍,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间歇性分析. 化工学报, 2003, 54(5): 619-624 (EI收录号:03367625585)  39. 钟月华, 肖泽仪, 黄卫星, 伍勇. 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乙醇连续发酵传质动力学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3, 35(3): 49-53 (EI收录号:03287541106)  40. 李晓祥,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气固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波动信号的预测. 过程工程学报, 2003, 3(1):8-13 (EI收录号:03147427450)  41. 漆小波, 黄卫星, 潘永亮, 祝京旭, 石炎福. 循环流化床气固提升管内的颗粒浓度及环核结构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3, 35(1): 43-47 (EI收录号:03127408380)  42. 黄卫星, 钟月华, 肖泽仪, 伍勇, 叶立, 徐怀东. 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用于乙醇连续发酵的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3, 35(1): 1-7 (EI收录号:03127408371)  43. 李晓祥, 石炎福, 黄卫星, 漆小波, 余华瑞, 祝京旭. 基于混沌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计算气固循环流化床局部颗粒浓度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模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3, 17(5):580-584  44. 方佩珍, 潘永亮, 黄卫星等. 低密度多孔颗粒在三相循环床反中的流动特性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3, 35(6):49-53  45. 叶 立, 黄卫星, 肖泽仪, 杨 平, 伍 勇.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化工环保, 2003, 23(2):142-145  46. 陈小光, 潘永亮, 黄卫星等. 造纸黑液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处理. 纸和造纸, 2003,(4): 61-62  47. 方佩珍, 潘永亮, 黄卫星等. 天然气贮气瓶疲劳分析. 化工机械, 2003, 30(4):253-256  48. 叶 立, 黄卫星, 肖泽仪, 钟月华, 徐怀东. 硅橡胶膜用于工业化乙醇连续发酵的实验研究. 上海化工, 2003, 28(4):18-21  49. 马丽萍,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重构时间窗在循环流化床波动信号分析中应用.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3,28(5): 119-123  50. 许荣强, 肖泽仪, 伍勇, 黄卫星. 硅橡胶复合膜用于白酒风味成分渗透汽化分离的实验研究. 酿酒, 2003, 30(6):19-22  51. 黄卫星, 漆小波, 潘永亮, 祝京旭, 石炎福. 气固循环床提升管内的局部颗粒浓度及流动发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 16(6): 626-631 (EI收录号:03137420539)  52. 孔春林, 黄卫星, 潘永亮,漆小波等. 提升管气固两相流中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2, 34(3):41-45 (EI收录号:02397111470)  53. 马丽萍,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波动信号多重分形测度分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 16(5):496-502  54. 漆小波, 黄卫星, 祝京旭, 石炎福.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沿轴向的发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 16(2):168-173  55. 马丽萍,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时间窗在循环流化床混沌分析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2, 18(4):368- 372  56. 孔春林, 黄卫星, 漆小波. 秸杆灶的节能. 农村能源(可再生能源), 2002, (2):3-5  57. 周巍巍, 石炎福,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气固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时间序列非线形分析.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2, 20(2):83- 87  58. 林海波, 孔春林, 黄卫星. 气固循环流化床提升管颗粒速度和浓度的测量技术.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2002, 15(4): 28-33  59. 钟月华, 肖泽仪, 黄卫星等. 新型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在乙醇连续发酵中的应用. 流体机械, 2002, 30(supl): 229-232  60. 钟月华, 肖泽仪, 黄卫星等. 应用新型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乙醇连续发酵的研究. 第四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2.1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61. 潘永亮, 黄卫星, 方佩珍. 洗精煤厂煤泥污染与治理. 第八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2002.10, 西安.  62. 肖泽仪, 关琦, 黄卫星等. 新型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降解甲苯的细胞生长动力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1, 15(6):557-562 (EI收录号:02166917967)  63.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上行气固两相流充分发展段的颗粒浓度分布. 化工学报, 2001, 52(11 ): 963-968 (EI收录号:02156914206)  64. 段文峰, 张冀宁, 黄卫星等. 导数重构法的改进及其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1, 17(4): 376- 380 (EI收录号:02026823023)  65. 黄卫星, 肖泽仪, 石炎福, 祝京旭. 气固两相上行流动中颗粒加速行为的研究.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1, 17(2):101- 106 (EI收录号:01336619633)  66.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16m高气固提升管中的压力梯度与流动行为的研究.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1, 15(2):109-114  67. 肖泽仪, 黄卫星等. 带新型硅橡胶膜器的生物反应器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膜传质动力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1, 15(1): 71-77  68.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16米高提升管中FCC颗粒固含率的试验研究. 石油化工, 2001, 30(3):354-357  69. 漆小波, 黄卫星, 潘永亮. 在役含缺陷压力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系统的开发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1, 33(1):46-50  70. 段文峰, 张冀宁, 黄卫星等. 相空间重构导数法的探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1, 33(5):102-106  71. 黄卫星, 易彬, 杨颖等. 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0, 32(6): 38-41 (EI收录号:01035573699)  72. 曾孟秋, 黄卫星, 陈匡民. 直肋插入件强化高温换热的数值模拟.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 1999, 3(5):144-150 (EI收录号:00045123939)  73. 崔怀明, 黄卫星, 余华瑞, 石炎福. 强制反循环蒸发器流体停留时间分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8, 12(3):248-251 (EI收录号:98124500988)  74. 黄卫星, 余华瑞, 石炎福. 强制循环蒸发器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测试分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6, 10(2):140-144  75. 黄卫星, 蒋维, 陈匡民, 杨季沅. 碳化硅内直肋管强化传热及有效能分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5, 9(2):133-138 (EI收录号: 98014018204)  76. 黄卫星, 帅剑云, 陈胜利, 等. 管式高温换热器强化传热工业应用试验. 工业炉, 1995, 17(2):19-23  77. 黄卫星, 陈匡民, 蒋维, 杨季沅. SiC—金属组合换热器研制. 化工机械, 1994, 21(5):287-291  78. 黄卫星, 蒋维, 杨季沅, 等. 锻造加热炉高温余热回收装置应用实验. 工业炉, 1991, 13(1):35-38  79. 蒋维, 杨季沅, 黄卫星. SiC陶瓷传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1990, 22(1):37-42  80. 黄卫星, 古大田. 矩形螺旋通道中的二次流及流体阻力研究. 化工机械, 1987, 14(3):24-30(EI收录号:8806053207)  81. 黄卫星等. 上行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加速行为与加速区长度. 第七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2000.10, 成都.  82. 黄卫星等. 提升管不同高度截面上的颗粒浓度及操作参数的影响. 第七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2000.10, 成都.  83. 黄卫星等. 不规则区域边界正交网格的数值生成方法与应用. 第六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97.10, 广州.  84. 帅剑云, 黄卫星等. 高温管内直肋插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 第六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97.10, 广州.  85. 潘永亮, 黄卫星等. 构件振动失效前后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 第六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97.10, 广州.  86. 黄卫星. 高温换热器强化传热元件研制及应用. 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会四川卫星会议论文集, 成都: 西南交大出版社, 1995, 464-468  87. 黄卫星等. 内肋式SiC高温换热管传热性能及应用. 第五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94.09, 天津.  88. 王泽芬, 黄卫星等. 碳化硅高温陶瓷传热管研究. 第三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88.11, 南京.  89. 蒋维, 黄卫星等. 碳化硅换热器在碳黑尾气回收中的应用. 第三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88.11, 南京.  90. 黄卫星, 古大田. 矩形螺旋通道中的层流流动研究. 第二届全国高校化机专业校际学术会论文集, 1986.09, 杭州.  91. 黄卫星等. 专业课教学内容组织原则及重要性. 高教研究与实践, 1993, 1:27-29  92. 黄卫星等. 关于“化工容器设计”课程评估的认识与建议. 高教研究与实践, 1991, 4:52-55   【教材著作】  1. 《化工传递过程》朱家骅, 黄卫星 主编. (四川大学研究生教材基金资助). 四川大学出版社, 预计2006年底出版  2. 《危害物的泄漏与控制》黄卫星, 伍勇 主编.(安全工程专业课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 预计2006年底出版  3. 《工程流体力学》黄卫星, 陈文梅 主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年8月出版  4. 《化工容器设计习题、例题、思考题》蔡仁良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出版.(全书22万字, 本人参加编写7.5万字)  5. 《陶瓷换热器设计原理及材料技术》蒋维, 王泽芬, 黄卫星译.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本人4万字并审校全书)  6. 《两相流理论》(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生学位课程讲义)主编, 2000年  7. 《Engineering Heat Transfer》(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双语教材) 主编,2004年【专利与获奖】  1. 肖泽仪, 黄卫星, 伍 勇等. 聚合物流体分离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发明专利, 2005年授权:ZL02113599.1  2. 肖泽仪, 黄卫星, 张剑鸣等. “过滤-热力干燥一体化离心机”, 发明专利,2004申请  3. 2004年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理工医药学等工程类教学实验室建设新模式”)  4. 2000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产学研结合化工类人才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实践”)  5. 2000年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化工机械专业转型教学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6. 1995年获四川联合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二等奖  7. 1994年获四川联合大学(成都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三等奖  8. 1991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硕士学位获得者”表彰  9. 1989年“高温热能回收装置-碳化硅高温换热器研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1988年“矩形螺旋通道中的二次流及流阻研究”获四川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奖。
  • 谢克难
  • :主要学历  1973.9~76.2 泸州化工专科学校 无机化工专业学习,中专  1978.9~82.7 成都科技大学学习 获化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983.9~86.5 成都科技大学学习 获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工作简历  1972.5~1973.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6.2~1978.9 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工作 见习技术员  1982.7~1983.9 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工作 助理工程师  1986.5~至今 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学及研究成果参编教材  《化工原理》上册第一版,朱家骅,叶世超,夏素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本人约10万字)  《化工原理》下册,叶世超,夏素兰,易美桂,杨雪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 本人约22万字)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朱家骅,叶世超,夏素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本人约10万字)  《食品工程原理》冯骉,夏素兰,卢晓黎等. 中国轻工科学出版社,2005.(“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本人约13万字)发表文章  1. Guan GQ, Zhu JH, Xia SL, et al.Simulation of mass transfer from an oscillating microdropl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8 (9): 1705-1715 APR 2005 SCI 检索号: 914OK EI 检索号:05189086168  2. 余 徽 朱家骅 杜怀明 夏素兰等. 高湿度工业废气冷凝脱湿模型研究与数值模拟,化工学报,2005,56(8):1389-1396 EI 检索号: 05379360656  3. 汪建军 李艳 刘强 朱家骅 夏素兰等,新型多功能复合凝胶堵漏性能评价,天然气工业,2005,25(9):101-103 EI 检索号:05459456762  4. 朱家骅,夏素兰,天然气脱硫气-肥-氯-碱多联产循环工艺,现代化工,2005,25(2),44~47  5. 李瑞龙,夏素兰,朱家骅等,磷石膏与粉煤灰用于钻井废泥浆固化处理的实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5,34(3)225~229  6. 冯昭华、朱家骅、杨雪峰、夏素兰、关国强.EDB中微米单颗粒振荡特性研究,化工学报,2004,55(6):902-906 EI 检索号: 04378355175  7. 朱家骅、夏素兰、杜怀明、马空军、余 徽.DAP尾气循环联产MAP过程分析与现场实验,化工学报,2004,55(12):1982-1988 EI 检索号: 05098865916  8. 李 艳,褚良银,朱家骅,夏素兰等,温度感应式开关膜的接枝率对其开关特性的影响,化工学报,2004,55(3): 439-444 EI 检索号: 04278252482  9. Feng ZH, Zhu JH, Yang XF,Xia SL 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ngle microparticle trajectory in an electrodynamic balanc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2 (3): 444-447 JUN 2004 SCI 检索号:836FZ EI 检索号: 04308284697  10. Xia Sulan, Zhu Jiahua, Zeng Xiaobin and Zhang Ling,Study On PSA Removing C2+ from Natural Gas As Raw Material For Thermal Chlorination,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2004,13(1),53~57  11. 周芳、夏素兰*、朱家骅、张丽、李瑞龙.钻井废水酸化-中和-混凝处理的试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33(1)67~70 (责任作者)  12. 苏仕军、万海清、朱家骅、夏素兰,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pH值、铁、锰的影响机理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6):37~42  13. 苏丹,苏仕军,夏素兰*,朱家骅.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体系的实验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 4(5):9-11  14. 曾晓彬, 夏素兰* ,朱家骅 ,程新玉.甲烷热氯化原料天然气脱除C2+的变压吸附工艺条件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3):124-126  15. 李 瑜,夏素兰*,张剑鸣,周 芳.混凝离心处理钻井废水的实验研究,油田化学,2003,20(3):277~279,284  16. 李瑜、夏素兰*、张剑鸣、周高华,钻井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现状,过滤与分离,2003,13(4)24~27  17. Guan Guo-qiang, Zhu Jia-hua, Xia Su-lan, et al., Mass transfer of micro droplet instantaneously accelerated by high-speed gas stream, J.of Sichuan Univ. (Eng. Sci. Ed.), 2003, 35(3):42-48  18. Wei WY, Zhu JH, Xia SL, et al.Velocity slip and interfacial momentum transfer in the transient section of supersonic gas-droplet two-phase flow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0 (2): 163-169 APR 2002 SCI 检索号:554BT EI 检索号:02437156725  19. 朱家骅,夏素兰,官国强等.磷酸二铵尾气洗涤增湿磷酸一铵料浆气提浓缩,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34(5):1-5  20. 曾抗美,夏素兰,朱家骅等.改性碱式氯化铝处理天然气钻井废水,精细石油化工,2002,5,20-22  21. 曹丽淑,夏素兰,朱家骅等.气-固流化床内射流矩的混合特性,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34(6):57-60  22. 朱家骅,夏素兰,杨雪峰.超重力条件下微米颗粒表面传递现象研究,第11届全国化学工程科技报告会论文集,化工出版社,2002  23. 程远贵,朱家骅,周勇,夏素兰. 含锆高铝耐火纤维毡的导热性能研究,耐火材料,2002,36(5):268~269,275   24. 雍炼,夏素兰*,朱家骅. 气雾两相受限射流特性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33(4):54-58  25. 雍 炼,夏素兰*. 二维气雾两相射流锥内速度分布的计算和验证. 化工设计,2001, 11(2):19-21  26. Xia Sulan, Zhu Jiahua and Hu Xinhui. Study on Liquid-Phase Axial Dispersion in Converging Taper 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s. Chinese J. of Chem. Eng., 2000, 8(2):134-139 SCI 检索号: 332UJ;EI 检索号:RN2314505)  27. 牟丽娟,蒋文伟,夏素兰*. 1,3-笨并二恶茂的微胶束催化氯甲基化技术. 应用化学,2000, 17(5):563-565  28. 夏素兰,王江平,朱家骅等. 蒸汽喷射循环煤气甲烷化工艺研究.天然气化工,2000,25(3):29-32  29. 夏素兰,朱家骅,周 勇等.城市煤气甲烷化工艺的能量分析.天然气化工,1999,24(5):16-20  30. 夏素兰,周 勇,曹丽淑,朱家骅.城市垃圾渗滤液氨氮吹脱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3):26-29  夏素兰,曾抗美,朱家骅. 中浅层天然气钻井废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4): 56-59研究工作科研领域:多相流传质与反应工程研究重点:多相流体系新方法、新工艺、新装备技术及其原理研究。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863”计划,“钻井柴油发动机排气余能利用与钻井废液超低排放”, 76万2009-2011,(主持)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钻井废水废气现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现场试验”,11万,2009-2010,(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粉-雾三相撞击流化床反应体系研究”,16万 2000~2002,(主持)  4. 成都市环保局,“长安垃圾渗沥液氨氮吹脱工程” 6.55 万 1999~2000 (主持)  5. 重庆江北机械厂,“钻井废水成套设备开发”,15万    2002~2005, (主持)  6. 重庆垫江县砚台闽富化工厂,“OA工艺优化方案设计”2.5万  2004 (主持)  7. 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磷铵尾气封闭循环清洁工艺开发”,5万元 2007 (主持)  8. 国家“863”计划项目,“多级利用反应热加工固体磷铵的封闭循环系统”,项目经费100万元,2006-2008 (主研)  9. 国家“863”计划项目,“DAP联产MAP清洁工艺”, 项目经费110万,2002-2005 (主研)  10. 国家“863”计划项目,“磷肥清洁工艺”, 项目经费60万, 2003-2005(主研)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应-喷雾过程耦合机理研究,项目经费26万,2005-2007(主研)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音速气雾两相流研究,项目经费24万,1999-2001(主研)  1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微米单颗粒表面超重力传质研究,项目经费6万,2002-2004(主研)  14. 西南石油地质局委托项目,川西浅层气钻井废水处理,项目经费51万,2000-2001(主研)  15. 贵州宏福磷化工股份公司委托项目 “863”清洁工艺工业试验 项目经费359.4 万元2004-2005(主研)  16. 贵州宏福磷化工股份公司委托项目 磷肥清洁生产工艺中试及装备开发 项目经费 1670万元2005-2006(主研)  17. 贵州宏福磷化工股份公司委托项目 “240-360kt/a MAP料浆扩能装置”中试及开发 项目经费 700 万元 2006年(主研)教学工作本科教学:《化工原理》
  • 张永奎
  • 个人简历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7年昆明理工大学选矿专业工学学士毕业。  1990年昆明理工大学选矿专业获工学硕士毕业。  1990~1994在原地矿部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任选矿工程师。  1997年四川联合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微生物冶金方向工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2004年晋升为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教授。  2009至今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教学及研究成果  [1] R Cheng L Lin, YK Zhang*. Hydrogen peroxide (H2O2) suppl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xanthan gum production mediated by Xanthomonas campestris in vitro.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2. (SCI收录).  [2] TP Huang, J Chen, QY Yang, YK Zhang*, RF Ding. Biodegradation of heavy oil with high asphaltene content by Kocuria sp..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2. (SCI收录).  [3] Chen J, Huang TP, Zhang YK, Ding RF. Isolation of biosurfactant producers, optim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Acinetobacter sp. from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2. (SCI收录).  [4] Wenwen Zhou, Yonghong Li, Yongkui Zhang, Zongbao Zhao.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lipid production by oleaginous yeast 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12.(SCI收录).  [5] Chen, J., Yang, Q.Y., Huang, T.P., Zhang, Y.K.*, Ding, R.F. 2011.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with viscous oil through microbial consortium construction and ultraviolet mutation.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7(6), 1381-1389. SCI收录: 760JP.  [6] R. CHENG, Y.C. WEI, Y.K. ZHANG* and Y. LIANG, Removal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H2S in an Airlift-Loop Reactor,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Vol. 23, No. 3 (2011): 1095-1098  SCI收录:736BR.  [7] J Liu, M Yan, YK Zhang, KF Du. Study of glutamate-modified cellulose beads for Cr(Ⅲ) adsorp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50(18): 10784-10791. SCI: 818XW.  [8] 程蓉,魏永臣,张永奎,黄亚洁。固定化硫杆菌对硫化氢的脱除研究。2011,4(2):166-171.  EI收录: 20111713935787.  [9] 李万全, 张永奎*, 徐绍霞, 陈晓, 周礼. 微生物培养液脱H2S及副产物的性质. 化工学报, 2007, 58(4): 1013-1017. EI收录: 072110613714.  [10] LiangBin, LiChun, ZhangChenggang, ZhangYongkui. Leaching kinetics of Panzhihua ilmenite in sulfuric acid. Hydrometallurgy, 2005, 76(3-4): 173-179. EI收录: 05078835744, SCI收录: 000227391700002.  [11] Song Hang, Liu Liangming, Zhang Yongkui, Fu Chao. Isobaric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the ternary system of 2-methyl-1-butanol, 3-methyl-1-butanol, and ethylene glycol at 101.3 kPa.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2004, 49(2): 1535~1538. EI收录: 04518728336, SCI收录: 870YW.  [12] 王小燕, 张永奎*, 梁斌. 微生物脱硫工艺条件的研究. 环境科学, 2003, 24(5): 44-48. EI收录: 03457718995.  [13] Chen maochun, ZhangYongkui, Zhong Benhe, Qiu Liyou, and Liang Bin. Growth Kinetics of Thiobacilli Strain HS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leaching Phosphate Ore. Ind. Eng. Chem. Res., 2002, 41(5): 1329-1334. EI收录: 04148101052, SCI收录: 526DR.  [14] 张永奎, 宋航. 四川某难浸金矿的矿石性质研究. 矿物岩石, 2003, 23(4): 80-84. EI: 04148101052.张永奎 教授(博导) -- 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微生物学与技术,涉及环境微生物学与技术、选矿工程、生物冶金、生物制药、发酵工艺与设备以及微生物资源等多个方面,创新地开辟了多个生物化工新方向,特别是在生物冶金和生物脱硫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且在众多工程项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经完成国家计划及企业横向课题二十余项,发表SCI、EI收录文章十余篇。主要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分解磷矿的基础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四川省科委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烟道气脱硫的基础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与Fe3+溶液烟气脱硫的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法脱除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横向科研项目:  5.“钻井废水及废泥浆综合治理的实验室研究”,项目负责人;  6.“水泥减轻剂的实验室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7.“绿色复合生物肥料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负责人;  8.“东北寨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的实验室探索性研究”,项目负责人;  9.“生物聚合物的菌种筛选与发酵条件的实验室研究”,项目负责人;  10.“钻井废泥浆固化剂实验室研究”,项目负责人;  11.“广西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的实验室研究”,项目负责人;  12.“锰矿的细菌浸出工艺技术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13.“生物聚合物威兰胶的菌种筛选与发酵条件的实验及中试研究”,项目负责人;  14.“含砷废渣化学法砷回收的工艺技术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  15.“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化学法砷回收的工艺技术实验研究(项目第一期)”,项目负责人;  16.“含砷金矿浮选及废水处理方案研究”,项目负责人;  17.“含砷难处理金矿细菌预处理氧化工艺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18.“微生物法炼油废渣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项目负责人;  19.“产油微藻的筛选与培养”,项目负责人;  20.“白银含铜废石生物浸出细菌分离、纯化实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21.“渣尾矿综合利用调研项目”,项目负责人;教学工作本科教学及研究生培养  本科教学:  讲授《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和《微生物学》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荣获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研究生教学:  讲授《工业微生物学》课程;培养研究生二十余名。  实验室概况负责人:张永奎教授  合作教师:杜开峰、李永红、刘文彬  在读研究生:程蓉、黄太鹏、谢通慧、周稳稳、李兴锐、张鹏、林琳、魏永臣、孙光勇、邓春、赵祝鹏、王文睿、周伟、龙柯、熊晓兰、张娜、孙远、张楠  实验室是在张永奎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与梁斌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建立,依托四川省制药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及生物工程实验室,自主开展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实验室采取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四川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在化学、化工、冶金、生物工程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自己的成果,并已经培养出横跨多个学科的有用人才。  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环境微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冶金、化学工艺与工程、稀散与贵金属提取技术与工程等方面,已经在金矿微生物氧化与提取、烟道气生物脱硫、污水生化处理等方向取得了大量成果,发表了多篇论文已被核心期刊收录,并被EI、SCI等国外著名文献检索机构收录。目前我们主要致力于微生物冶金、微生物聚合物、生物脱硫、产油脂藻类、有机废水处理等多个方向的研究。  实验室拥有比较齐全的菌种分离、生物发酵、生物产品提取及分析设备,并具备了较好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拥有包括新型生物发酵罐、氨基酸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型柱层析系统、冷冻干燥机、精密蒸馏系统等先进设备。  实验室非常欢迎学习刻苦,积极上进的优秀青年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将给尽可能的提供最好的实验和学习环境,给您一个自塑成才的机会。
  • 刘中清
  • :  1968年生,四川省射洪县人;  1991年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本科毕业在四川省会东铅锌矿参加工作;  2000年获中南工业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硕士学位;  2007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  1997年获中级职称;  2001−2003年,担任四川省会东铅锌矿副总工程师;  2009年6月晋升为四川大学副教授;  2007年至今,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作,现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低碳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员。教学及研究成果  [1] Z. Q. Liu*, Y. C. Wang, W. Chu, Z. H. Li, C.C.Ge. Characteristics of doped TiO2 photocatalyst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waste water under visible light. J.Alloy. Compd., 2010, 501: 54–59.  [2] Z .Q. Liu*, X Yan, W Chu, D D Li. Effects of impurities containing phosphorus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nanotube arrays. Appl. Surf. Sci., 2010, 257: 1295–1299.  [3] Z.Q.Liu*, G. Li, W. Chen. Preparation of ZnFe2O4 nanopowders via sol-gel autoignition method. Powder Metall., 2011, 54(1): 13–18  [4] J.Zheng, Z. Q. Liu*, X. Liu, X. Yan, D. D. Li, W. Chu. Facil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doped TiO2 hybrid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J. Alloy. Compd., 2011, 509: 3771–3776.  [5] G. Li, Z. Q. Liu*, J. Lu, L. Wang, Z. Zhang. Effect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y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TiO2 nanotube arrays. Appl.Surf. Sci, 2009, 255: 7323–7328  [6] G. Li, Z. Q. Liu*, J.Lu, L.Wang, Z.Zhang. Fabrication of TiO2 nanotube arrays via electrochemical anodization in NH4F/H3PO4 electrolyte solution system. Chin. J. Inorg Chem, 2009, 25(6): 1031–1037.  [7] G. Li, Z. Q. Liu*, Z. Zhang, X Yan. Preparation of titania nanotube arrays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Chin J. Catal, 2009, 30(1): 37–42.  [8] G. Li, Z.Q.Liu*, X Yan. Z. Zhang. Preparation of titania nanotube arrays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 attached to aluminum substrate. Chin. J. Catal, 2008, 29(8): 680–682.  [9] Z.Q. Liu, Y.P. Zhou, Z.H. Li, Y.C.Wang, C.C. G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La, N) co-doped TiO2 by novel TiCl4 sol-gel auto-igniting synthesis. J.Univ.Sci.Technol.B, 2007, 14 (6): 552–557.  [10] Z.Q. Liu, Y.P. Zhou, Z.H. Li, Y.C. Wang, C.C. G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 Nitrogen)-codoped TiO2 by Novel TiCl4 Sol-gel auto-igniting synthesis. RARE METALS, 2007, 26(3): 263–270.  [11] Z.Q.Liu, Z.H. Li, Y.P. Zhou, C.C. G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g/TiO2-xNx nanoparticle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7, 534-536: 105–108.  [12] Z.Q.Liu, C. C. Ge Photocatalysis of Nonmetal Modified TiO2 Induced by Visible Light.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6, 18(2/3):168–175.  [13] Z.Q.Liu, Y.P.Zhou, C. C. Ge Investigation of light absorp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doped titania by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syathesis.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6,35(supplement 2): 104–108.  [14] Z.Q.Liu, C C Ge, Y. P.Zhou.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doped titania nanoparticles preared by sol-gel combustion synthesis. J. Univ. Sci. Tech. B, 2006, 28(2):153–156.  [15] Z.H.Li, Z.Q. Liu, Q.Z.Yan, Y.C.Wang, C.C. G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itanate nanotube by hydrothermal treatment. RARE METALS, 2008, 27(2): 187–191.  [16] Y.C. Wang, Z.Q. Liu, Z.H.Li, C. C. G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visible l ight responding N-doped TiO2 nanopowder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J. Univ. Sci. Tech. B., 2008, 30(5): 540–543.  [17] Z.H.Li, Z.Q. Liu, Q.Z.Yan, Y.C.Wang, C.C. Ge. The influence of synthesis temperature on the titania nanotube. Function materials, 2007, 38(3): 485–491.  [18] G. D. Lu, Q.Z.Yan, X.T. Su, Z.Q. Liu, C.C. Ge. Progress of porous hydrogels.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7, 19(4): 485–493  [19] J. He, M. T. Tan, J.L. Lu, Z.Q. Liu, S.H. Yan, W.Y. Yao. Concentrating Ge in zinc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with hot acid leaching halotrichite method. 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 2003, 10(4): 307–312.  [20] Z.Q. Liu, F.J. Pan. Treatment of oxidizing calcine of Ag concentrate by oxidizing leaching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nd leaching with sodium sulfite. Chin. J. Rare Metals, 2004, 28(6): 1029–1033.  [21] Z.Q. Liu, F.J. Pan. Study on germanium recovery from ZnS concentrate leached slag. Nonferrous metals (metallurgy section), 2004, 4: 20–25.  [22] Z.Q. Liu. Problems on clarif ica tion of solution in Zinc hydrometallurgy. Hydrometallurgy of China, 2002, 21(2): 66–69.  [20] Z.Q. Liu, M.T.Tang, Q.M. Fan.Concentration of germanium during Zinc smelting by hot sulphuric acid leaching iron vitriol precipitation. Mining and Metallurgy Engineering, 2000, 20(1): 44–46.  [23] Z.Q. Liu, M.T.Tang, J.L. Lu, J. He, S.H. Yang. Study on behav ior of germanium during neutral leaching of Zinc hydrometallurgy Process. Hydrometallurgy of China, 2000, 19(2), 43–47.  [24] Z.Q. Liu, M.T.Tang. A removal study of cobalt in Zinc sulfate solution with antimony salt method at low temperature. Hydrometallurgy of China, 1999, 4, 22–27.  [25] F.J. Pan, Z.Q. Liu. Industrial practices of concentration of germanium in process flowsheet of wet Zinc smelting. Mining and Metallurgy Engineering, 2004, 24(4): 47–49.  [24] X.F.Zou, Z.Q. Liu, K.Zhen. X.Z.Zhang. Utilization of post-cadm ium-leached-out residue forproducing copper sulphate. Mine reseach and development, 1999, 19 (supplement): 60–62.  [26] J. He, J.L. Lu, Z.Q. Liu, M.T.Tang, S.H. Yang, W.Y. Yao, H.G. Chen. study on enrichment of germanium in hot acid leaching and zinc smelting with iron vitriol method. Journal of Guandong nonferrous metals, 2002,12 (special in rare and scattered metals ): 21–28.  [27] X.T. Su, Q.Z. Yan, Z.Q. Liu, W.F. Zhang, et al. Sol-gel auto-ignition synthesis: overview of some recent results. Int. J Self-Propag High-Temp Sy., 2005, 14(4): 273–281.  [28] X.Yan, Z.Q. Liu*, D.D.Li, G. Li.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reductive performance of Cu-doped TiO2 nanotube arrays. Function materials,,2010, 41(7): 1278–1281.  [29] Y. T. Zhang, Z.Zhang, X.Z.Yuan, X.G.You, Z.Q. Liu.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and mineral phase analysis of low-grade complex laterite ores. J.Univ.Sci.Technol.B, 2010, 32 (9): 1119–1123.  [30] D. D. Li, Z.Q. Liu*, X.Yan, J.Zheng, X.Liu. Photo-electro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on TiO2 nanotube arrays. Chin. J. Inorg Chem, 2011, in press.授权专利专利  1、刘中清,唐谟堂,何静,等. 热酸浸出-铁矾法炼锌工艺中锗和银的富集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345981A,公开日2002-04- 24;  2、葛昌纯,刘中清. 一种溶胶−凝胶低温燃烧合成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712129 A,公开日2005-12- 28;  3、刘中清, 李丹丹, 颜欣. 一种光电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1010157248.0, 中国, 2010/4/23(中国知识产权网)。刘中清 副教授 -- 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体、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在催化合成与催化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  2、复杂有色金属矿物及二次资源中稀散金属、贵金属等的绿色综合回收技术;  3、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合金及单一及复合氧化物和金属超细粉体的制备与应用;  4、冶金生产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科研工作:  1、二氧化碳高压光电催化还原及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2010),项目编号:50774053,项目负责人;  2、光电催化处理高氨氮污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2009~2011),计划编号:2009GZ0224,项目负责人;  3、复杂红土镍矿流态化选择性还原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8~2010),项目编号:2008AA06Z110,排名第三;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铜互连扩散阻挡层性能评价,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 2010),项目编号:07FG001-017,排名第三;  5、云南6300KV•A精炼炉工程设计,企业横向,排名第二, 已结题。  6、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2011CB201200,课题二:深部采动多尺度破断煤岩体瓦斯吸附、解吸规律(2011CB201202),国家973计划,项目参与人。  教学工作  主讲《钢铁冶金学》、《火法冶金设备》、《湿法冶金设备》等课程。主要从事湿法冶金专业实验研究,本科毕业论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并毕业一名,在读两名。刘中清 副教授 -- 获奖及其他曾获1997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奖励一项,第八完成人;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 “Corrosion Science”, “ Chem Phys Chem”等刊物审稿人。
  • 张昭
  • :  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  1984年9月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留校任教至今;  1996年任教授;  19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1992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  2005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作访问学者半年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  2001-2005年被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2001-2005年被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学及研究成果    (1)张琍,张昭,郭红丹,余昀,均一文石晶须的制备及机理探讨,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 34(3):46-49, -EI02397111471  (2)罗文彬,沈俊,张昭,模板合成法制备中孔纯硅分子筛的协同作用路线,现代化工,2002(12):26-30,-EI03127407836  (3)张 昭,吴 潘,王乐飞,康 明,超声波辐照对水合二氧化钛晶体结构和煅烧产物粒度的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2):321-326,-EI05159039696  (4)田从学,张昭,尖晶石Li1.05Co0.05Ni0.05Mn1.90O3.9F0.1正极材料的合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37(2):63-66,-EI05199092683  (5)Zhang Zhao,Wang Zishen,Yang Yuxiang,Peng Shaofang,The Prepa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Method,J. of Rare Earths, 2005,23(Spec. Issue) 177-181  田从学,侯隽,李海,张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05Ni0.05Mn1.9O3.9F0.1的合成与表征,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11):1758-1762,SCI991ZN, EI 05519605936.授权专利  1.税毅, 钛合金基磷酸钙涂层的制备和机理研究,现代化工,2000,20(10),EIP01025516431,  2.祝琳华,廖学品,杨劲,郎小川,张昭,共沉淀法合成磷酸盐陶瓷Ca1-xBaxZr4P6O24粉体的研究,硅酸盐学报,2001,29(3):271-274,-EIP02066852741  3.张琍俐,张昭等,均一文石晶须的制备及机理探讨,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 34(3):46-49 -EI02397111471  4.张昭等,含银无机抗菌剂的研制和抗菌性能初探,稀有金属,2002,26(5):401-405  5.张昭等,化学沉淀法制备磷酸钴的热力学分析,中国稀土学报,2002,9,全国冶金物化学术会议专辑,84-86  6.张昭等,颗粒状载银珊瑚礁石的制备和它的灭菌性能的研究,湿法冶金,2002,21(3):127-130  7.罗文彬,沈俊,张昭,模板合成法制备中孔纯硅分子筛的协同作用路线,现代化工,2002(12)EI03127407836
  • 杨仁鸣
  • 姓名:杨仁鸣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景观艺术  杨仁鸣,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建筑学会会员,四川省室内设计学会会员。  教学中所任本科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初步》、《建筑画技法》、《建筑美术1,2,3,4》、指导“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硕士生1名。  学科研究方向:景观艺术,专著一部《视觉艺术(中国科技出版社)》。先后设计了“龙池规划设计方案”;“巴中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成都市春熙路浮雕艺术墙规划设计方案”等。
  • 沈一
  • 姓名:沈一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研究和规划设计  沈一,1964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硕士生导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后于本校就读研究生,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历任南京林校助讲、重庆市园林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同时取得了高级咨询师和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长期从事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业绩领域包括区域风景名胜体系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城市公园及各类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工作等,共计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本人主持和参加的规划设计项目中,共获部优规划设计三等奖1项,省优规划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撰写的论文获省城市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具体项目包括《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规划》(获部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资源·系统·区域平衡》(获省城市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生境系统的保护、再造与利用》(获省城市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都江堰市城市空间景观研究》(获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银川市大西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绿地系统网络规划的研究》、《从主题公园热看现代城市公园面临的困境》(获省城市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论文三等奖);《黑竹沟风景区总规》、《双流机场环境设计》获省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等。
  • 罗谦
  • 姓名:罗谦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环境行为心理学,室内设计生态化,综合平衡下的“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罗谦,教授,硕士导师  1955年7月生 四川成都人,历任室内设计、景观学教研室主任  国家注册高级咨询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四川建筑师学会会员,  四川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环境行为心理学,综合平衡下的“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近年来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竞赛理论与实践”  以及硕士研究生 “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研究”教学。  在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有三十余篇;专著有《复合材料及其装饰施工技术》《商业空间的绿色环境艺术》;  主持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多项、以及“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扩展项目建筑设计”系列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多项部、省级灾后重建新农村规划设计科研项目和灾后重建国际合作项目。
  • 黄学进
  • 姓名:黄学进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息仪器,机电一体化,机械结构设计与制造  黄学进,男,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  主要担任《生物力学实验(岛津万能实验机,三维测试仪,细胞培养系统等)设计,测试》、《机械工程制图设计(CAD/CAXA)》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生物医学信息仪器,机电一体化,机械结构设计与制造  主要科研项目:应力及流动环境下软骨组织工程实验系统研制,香港理工大学委托项目,2002年至2003年,北京阜外医院普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符合《GB  12279-1990人工心脏瓣膜通用技术条件》中的脉动流试验台,參加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关节滑液内应力因素对于缓释bFGF微球降解及释药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和“应力刺激耦合VEGF基因转染修复骨缺损的试验研究。横向课题一项“便携式多通道动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全自动制袋机研制”获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新产品奖;“蚕种撒播机及自动控制”获国家发明专。“BOPP/PVA/PE复合膜新产品及成套技术推广”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刘敏
  • 姓名:刘敏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和生物制氢的理论与技术  刘敏,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生,环境工程专业,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997年于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获环境工程学士学位;  1997至1999年于北京二七机车厂安全环保技术处从事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工作;  2001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  2004年6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2004年7月作为四川大学引进人才到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工作  2005年四川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教学中所任本科课程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水污染控制》、《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研究生课程有:《专业英语》、《环境工程案例分析》。  研究方向: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和生物制氢的理论与技术(污水生物处理及厌氧发酵生物制氢)。  参加了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主持/主研完成两项四川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目前主持彭州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的横向课题“彭州污水处理厂改造方案中试研究”研究项目。  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2 篇,EI收录8篇。参加编写专著《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
  • 杨平
  • 姓名:杨平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杨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1981年9月考入四川轻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1985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9~1987.7无锡轻工业学院进修发酵与食品工程1990年考入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1993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化学工程);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曾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副系主任等职。中国沼气学会理事,中国CQC环境工程专家库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化工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  从事化工过程与设备、环境工程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年。主讲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废水处理过程及设备》、《环保设备设计》、《水污染控制原理》、《过程设备设计》、《化工设备机械机械》、《制冷技术》等;培养指导硕士生12人,目前在读硕士生8人,博士生1人;参加编写《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等本科教材。曾荣获四川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贰等奖一次。  研究方向: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发表论文60余篇,专利3部,专著3部。2001~2003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垃圾渗沥液湿法烟气脱硫—微生物硫转化互补体系研究”[20076030]; 2003~2005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高效厌氧和好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2002AA601210],总项目第一副组长,川大项目负责人。
  • 尹华强
  • 姓名:尹华强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材料等领域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尹华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委员、大气分会委员,四川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宇新环保材料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材料等领域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完成了“磷铵肥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烟气脱硫稀酸分解磷铁矿研究”、“烟气脱硫料浆浓缩干燥制肥研究”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攻关环保项目重大成果奖(1991)、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99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2)。主持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烟气脱硫关键技术研究”(2001~2003)、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活性炭纤维法烟气脱硫及资源化技术研究”(2002~2004)、横向合作项目“环保新材料”(2001~2003)、四川大学抗非典专项预研项目“抗非典医用防护材料及用品研究开发”(2003~2004)的研究工作。  结合教学科研实践,参编或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技术手册》等,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
  • 楚英豪
  • 姓名:楚英豪性别:男出生日期:1976年12月出生地:河南省许昌学历学位:工学博士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电话传真:028-85403016(办) 13688420166电子邮箱:chuyinghao@gmail.com【基本情况】  2005年7月至今任教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及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本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主要为: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开发、多孔吸附剂和催化剂的制备、膜材料以及新型炭材料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专著和教材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重点自筹项目1项。【求学经历】  2001年9月——2005年6月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化工工艺(博士学位)  2003年9月——2005年3月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环境技术管理部门 助理研究员  1998年9月——2001年7月   四川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  1994年9月——1998年7月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环境化学 学士【科技论文】  1) .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Graphite-Derived Carbon/TiO2-SiO2 Composites by a mechano-chemical intercalation approach”, Y. -H. Chu, Z. -M. Wang, M. Yamagishi, H. Kanoh, T. Hirotsu,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09,118:496-502 (SCI收录,影响因子,2.7) (第一作者)  2).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nanoporous graphite-derived carbon-silica composites prepared by mechanochemical approach”, Y. -H. Chu, Z. -M. Wang, M. Yamagishi, H. Kanoh, T. Hirotsu,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7,312:186-192 (SCI收录,影响因子,2.3)(第一作者)  3)“Synthesis of nanoporous graphite-derived carbon-silica composites by a mechanochemical intercalation approach”, Y. -H. Chu, Z. -M. Wang, M. Yamagishi, H. Kanoh, T. Hirotsu, Langmuir, 2005,21(6):2545-2551 (SCI收录,影响因子,4.0)(第一作者)  4) “A new synthetic method for nanoporous graphite-derived carbon-silica composites”,  Y. -H. Chu, Z. -M. Wang, M. Yamagishi, H. Kanoh, T. Hirotsu, Prepr. Pap. –Am. Chem. Soc., Div. Fuel Chem., 2005, 50 (1)., 138-139, 2005 (ISTP收录)(第一作者)  5) “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orous graphite-derived carbon-silica composites”, Z.-M.Wang, M.Yamagishi, Y.-H.Chu ,H Kanoh,T Hirotau,, Adsorption, 11, 725-730, 2005.(SCI收录,影响因子,1.3) (第三作者)  6) “Nanoporous carbon-bridged layerd carbon materials”, Z. -M. Wang, Y. -H. Chu, H. Kanoh, T. Hirotsu, Carbon, submitted. (SCI收录)  7)纳米TiO2在环境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3):43—47;(通讯作者)  8) 中空纤维含浸液膜渗透器烟气脱硫的研究,膜科学与技术,in press.(通讯作者)  9)、“活性炭纤维基催化剂在烟气脱硝中的应用”,四川环境,27(2):43-46,2008;(第二作者)  10)“蚯蚓堆肥用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探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6(9):28-31,2008。(通讯作者)  11)“反渗透技术在农村苦咸水中的应用”,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4):47-53;(通讯作者)【日本专利】  1) "A new type of titania-pillared graphite oxide photocatalyst and its synthetic method". Z. –M. Wang, Y. –H. Chu, T. Hirotsu, Japanese patent, No. 2005-98907.  2)"Intercalation method of organic metal species into graphite oxide and synthesis of graphite-derived carbon-silica composites by this method". Z. –M. Wang, Y. –H. Chu, M. Yamagishi, T. Hirotsu, Japanese patent, No. 2004-151471.  3)"Novel adsorbents for methane storage and its synthetic method ". Z. –M. Wang, M. Yamagishi, Y. –H. Chu, T. Hirotsu, Japanese patent, No. 2005-34156.【学术交流】  1) “グラファイトを前駆体とする多孔性炭素/シリカ複合体の新規合成法”  楚 英豪?王 正明?山岸 美貴?加納 博文?広津 孝弘、  第18回吸着学会、東京、2004年9月  2) “グラファイトを前駆体とする多孔質炭素/シリカ複合体の新規合成法”  楚 英豪?王 正明?山岸 美貴?加納 博文?広津 孝弘、  第31回炭素材料学会年会、高知、2004年12月  3) “層間架橋型多孔質炭素の合成”  山岸 美貴?王 正明?楚 英豪?加納 博文?広津 孝弘、  第31回炭素材料学会年会、高知、2004年12月  4) “グラファイトを前駆体とする多孔性炭素/シリカ複合体の吸着特性”  王 正明?山岸 美貴?楚 英豪?加納 博文?広津 孝弘、  第18回吸着学会、東京、2004年9月  5) “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orous graphite-derived carbon-silica composites”, Z. -M. Wang, M. Yamagishi, Y. -H. Chu, H. Kanoh, T. Hirotsu,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ndamentals of adsorption, Sedona, USA, 2004, May.【进修情况】  1、2008年3月,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接受一个月的英语培训。  2、2009年1月至4月,到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做3个月的访问研究。
  • 苏仕军
  • 姓名:苏仕军出生日期:1972年10月学历学位:博士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职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学术兼职: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高校化工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审稿人电话/传真:028-85460916电子邮箱:shijunsu@263.net通讯地址:四川大学科技创新中心513室受教育背景:  1996年成都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  1999年四川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毕业  2004年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2004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修访问主讲课程:  1999~2000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新科技英语》、《专业英语》  2000~2008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2000至今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  2009至今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博士生专业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  2011年至今环境工程硕士生专业课程《环境工程进展》主要研究方向: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资源与环境技术  1.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重点行业(锰冶金)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硫酸锰、电解锰、电解二氧化锰等传统锰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2. 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1)高铁氧化锰矿的铁、锰分选提取的关键技术  (2)极低品位氧化锰矿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  (3)低品位软锰矿与高硫煤互补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3.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基于多相流传递与分离以及湿法冶金有关理论,着眼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理念在大气污染控制过程的应用,氧化锰矿浆湿法烟气脱硫、烟气脱硝及其脱硫脱硝副产物的资源化技术。  (二)新材料技术  利用氧化锰矿制取高纯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电池级硫酸锰、锰酸锂的合成与制备技术。   近几年获奖及学术荣誉:  [1] .2010年获选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 2008年12月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川省人民政府. 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及其资源化. 排名第二  [4]. 2008年12月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川省人民政府. 面向21世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排名第二  [5]. 2007.11国家教育部. 精品教材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排名第三  [6].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励. 四川大学.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近年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出资的代表性科研课题:  [1] 国家“863”计划项目,软锰矿浆烟气同步脱硫脱硝及其资源化新方法研究, 2008.6~2010.12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软锰矿浆烟气脱硫锰渣的资源化利用新方法研究,2010.3~2012.3  [3]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基金项目,低品位软锰矿制取高纯度电解二氧化锰的关键技术研究,2010.3~2013.3  [4] 6×20t/h燃煤锅炉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及其资源化示范工程,企业配套3800万元,2007.12~2010.12  [5] 科技部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建设项目,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及其资源化工业中试研究,2004.3~2007.12(主持子课题)  [6] 四川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废气脱硫及其资源化新工艺开发,2007.5~2009.5(主持子课题)  [7] 科技部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建设项目,新型微生物烟气脱硫及其资源化新工艺开发, 2004.3~2007.12  [8]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软锰矿浆和菱锰矿浆烟气脱硫副产硫酸锰的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2006.10~2008.10(主持子课题)  [9] 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战略咨询—课题四:专题5,17万元,2007.4~2008.12发明专利:  [1] 200510021297.0 废气脱硫并回收利用硫资源的方法,苏仕军,丁桑岚  [2] 200910058062.7用二氧化硫气体浸出软锰矿制备硫酸锰溶液的方法,苏仕军,丁桑岚  [3] 200910058061.2适用于二氧化硫气体浸出软锰矿的反应器,苏仕军,丁桑岚  [4] 200910059583.4一种用离子色谱同步分析锰矿浸出液中SO42-、S2O62-的方法,苏仕军,丁桑岚  [5] 200910059584.9 燃煤烟气软锰矿浆资源化同步脱硫脱硝方法,苏仕军,丁桑岚  [6] 200910060313.5二氧化硫气体浸出软锰矿过程中抑制连二硫酸锰生成的方法苏仕军,丁桑岚  [7] 201110085859.3 适用于软锰矿浸出液净化除杂的一体化反应器孙维义,苏仕军,丁桑岚  [8] 201010517674.0资源化脱除工业气体中硫化氢的方法苏仕军;丁桑岚  [9] 201010517663.2 用氮氧化物气体浸取软锰矿制取硝酸锰溶液的方法 孙维义,苏仕军,丁桑岚  [10] 201110314423.7 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低钠钾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苏仕军,丁桑岚  [11] 200920078540.6 二氧化硫气体浸出软锰矿制取硫酸锰溶液的专用反应器苏仕军,丁桑岚  [12] 201120098612.0 适用于软锰矿浸出液净化除杂的一体化反应器 孙维义 苏仕军,丁桑岚  [13] 201120103247.8 适用于软锰矿浸出及资源化过程在线监测pH电极装置 孙维义 苏仕军,丁桑岚  [14] 200510021926.X 以软锰矿和pH缓冲剂为复合吸收剂进行废气脱硫的方法,丁桑岚,苏仕军  [15] 200510021298.5 资源化脱除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方法,丁桑岚,苏仕军  [16] 200420033268.7 烟气脱硫资源化设备,朱晓帆,苏仕军,朱联锡,蒋文举  [17] ZL 01214638.2 油烟净化设备,苏仕军,王东尔近几年代表性论著:  [1]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沈恒根,苏仕军,钟秦.《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  [2]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五章,《环境工程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3]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十一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  [4]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七章,《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  [5] 第七章,《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  [6] 第二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9  [7]. Sun Weiyi, Ding Sanglan, Su Shi-jun(通讯作者).Simultaneous absorption of NOx and SO2 from flue gas with pyrolusite slurry combined with gas-phase xidation of NO using ozon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92:124-130, Sci 收录 IF:4.144  Su Shi-jun, ZHU-Xiaofan, ZHU-Lianxi, XIE Jia, JIANG Wen-ju, JIN Y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pilot-scale jet bubbling reactor for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ith pyrolusit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17(5):827~831 Sci 收录  [8]. Jingdong ZHAO, Shijun SU(通讯作者), Nanshan AI, Xiaofan ZHU.Modelling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using pyrolusite pulp in a jet bubbling reacto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9,610-613:85-96 Sci 收录  [9] Chen Liua, Zhengguang Tanga, Yao Chena, Shijun Su and Wenju Jiang.Characterization of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s prepared by pyrolysis of sewage sludge with pyrolusit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101(3):1097-1101 Sci 收录, IF:4.5  [10] Ding Sanglan, Su Shijun(通讯作者), Wan Haiqing, Zhu Jiahua.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using landfill leachate, Environmental Progress,2007,26(1):25~32 EI收录  [11] Jingdong ZHAO, Shijun SU(通讯作者), Xiaofan ZHU, Honglei WANG.Experimental study on macro kinetics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using pyrolusite pulp by a double magnetic stirred reactor.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9,610-613:32-40 EI收录  [12] 苏仕军,万海青,朱家骅. 城市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体系气液吸收与解吸模型的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38(2):47~54 EI收录  [13] 苏仕军,万海青,朱家骅. 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pH值、Fe2+和Mn2+的影响机理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6):37~42 EI收录  [14] 孙维义,丁桑岚,苏仕军(通讯作者).烟气氧硫比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体系浸锰过程及脱硫产物的影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1,25(1):143-148 EI收录  [15] 孙维义,丁桑岚,苏仕军(通讯作者).软锰矿浆烟气同步脱硫脱硝尾液中连二硫酸锰分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1,43(3):166-170 EI收录  [16] 孙维义,丁桑岚,苏仕军(通讯作者).二氧化硫液相浸取低品位软锰矿的动力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1,43(S1):199-203 EI收录  [17] 孙维义,朱二刚,苏仕军(通讯作者). 软锰矿浸出液空气氧化除铁的动力学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1,43(S1):213-217 EI收录  [18] 孙峻,苏仕军,丁桑岚.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液制取电解锰的工艺研究.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6):967~973 EI收录  [19]. 孙峻,苏仕军, 丁桑岚. pH值和缓冲剂对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吸收工艺的影响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4):73~78 EI收录  [20] 万海青,苏仕军,朱家骅.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影响因子及脱硫性能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18(2):218~222 EI收录  [21] 朱晓帆,苏仕军,蒋文举.软锰矿烟气脱硫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 2000,32(5):36~39 EI收录
  • 张凯山
  • 姓名:张凯山出生日期:1974年3月学历学位:博士职称:教授职务:可持续性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学术兼职:学术期刊审稿人,如ES&T, AWM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电话传真:13228212215电子邮箱:kaishanzhang@yahoo.com通讯地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行政楼一楼)【个人简历】  1995年获合肥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士,2002年获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tillwater, OK) 环境工程硕士,2006年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同时辅修应用统计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和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8月调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工作,并聘为教授。【教学工作】  - 环境系统分析 (Environmental System Analysis)  - 统计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科学研究】  本人的研究兴趣含括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多个领域,主要有:  Ø 能量和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量化分析研究  Ø 环境系统的整合模拟模型研究 (可持续性研究)  Ø 移动源(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测量和尾气排放模拟模型研究  Ø 环境测量仪器应用研究  Ø 空气质量模拟模型研究  Ø 照射剂量评价和风险分析  Ø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Ø 统计数据分析  (1) 能量和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量化分析研究  不确定性指的是测量误差或是信息不完整造成的数据上和真实值的差异;变化性指的是数据在时空特性上的差异,如人的身高。前者可以通过反复测量加以消除或减小而后者则不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环境系统进行模拟并用一些统计方法分别量化分析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同时确定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主要来源。研究的结果可用于确定未来系统研究的优先顺序和系统决策。  (2) 环境系统的整合模拟模型研究 (可持续性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综合利用已获得的各个不同环境系统(如空气质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的数据,对系统进行模型模拟,确定(量化评价)各个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目标,探讨在可持续性发展的框架下确实可行的措施。本研究的成果可直接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发展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3) 移动源(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测量和尾气排放模拟模型研究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汽车的保有量也日益增加。城市机动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重要的污染源,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由于机动车本身的流动性,尾气排放存在着巨大的变化性,即不同的驾驶工况将导致不同尾气的排放,在如何准确确定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以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困难重重。因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的状况和机动车的活动规律,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进行模型模拟,提高确定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的准确度,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探讨城市机动车节能、减排的方法和措施。  (4) 环境测量仪器应用研究  测量仪器的精准度直接影响环境测量数据的质量,并最终影响环境系统模型模拟的可靠性。本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针对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测量系统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得测量更精准,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5) 空气质量模拟模型研究  本方向主要是运用理论模型和统计模型研究大气污染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规律。重点主要放在运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并和理论模型相比较,提高空气质量模型预测的准确度。  (6) 照射剂量评价和风险分析  本研究方向是系统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健康影响因子,评价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发展为数据的图形化、可视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手段。这个方向的研究主要是以GIS作为一个可视化平台,利用地理信息对环境系统进行空间上的统计分析。例如,区域道路的三维坐标可以用来预测道路的坡度,区域环境的地理信息可以用来计算水体容量,相关信息可用于防洪、防汛、应急决策等等。  (8) 统计数据分析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开发各种可用于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应用统计工具。    在研和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四川大学人才引进启动经费,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美国环境署), Nor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NCDOT,美国北卡州交通部), 和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CARB,美国加州政府空气资源委员会),及Tinker Air Force Base (Tinker空军基地, Oklahoma City, OK)等。【SCI,EI检索论文】  1. J. Huang, P. Yang, Y. Guo, K. Zhang.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n approach using an AFB-MFC for alcohol distillery wastewater; Desalination, 2011, 276:373-378.  2. Zhang, K. Characteriz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VOC 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nviron. Prog. & Sustain. Energy, 2010, 29(3), 265-271.  3. Frey, H.C.; Zhang, K.; Rouphail, N. M. Vehicle Emissions Modeling Using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Measurements Systems (PEMS); Environ. Sci. Technol., 2010, 44(9), 3594-3600.  4. Frey, H.C.; Zhang, K.; Rouphail, N. M. Fuel Use and Emissions Comparisons for Alternative Routes, Vehicles, Road Grade and Time Of Day Using In-use Measurements; Environ. Sci. Technol., 2008, 42(7), 2483-2489.  5. Zhang, K.; Frey, H.C. Evaluation of Response Time of A Portable System for In-Use Vehicle Tailpipe Emissions Measurement; Environ. Sci. & Technol., 2008, 42(1), 221-227.  6. Zhang, K.; Frey, H.C. Road Grade Estimation for On-Road Vehicle Emission Modeling using LIDAR data, J. Air Waste Manage. Assoc., 2006, 56(6), 777-788.  7. Kaishan Zhang, Yuan Li, Baofeng Di.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of Chengdu City for 1999-2007. Proceeding of the IEEE 2012 Spring World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y 27-30, 2012, Xi'an, P. R. China.【科研教学论文】  8. 李媛,张凯山,宋宁,陈琳.“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不同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接收待刊). (通讯作者)  9. 宋宁,张凯山,李媛,陈琳.“不同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比较及数据可分享性评价”,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通讯作者)  10. 张凯山,宋宁,第宝锋.“谈建立城市特征驾驶工况的必要性”,2011年四川省环境年会,成都,四川。  11.第宝锋,张凯山,罗涵.“九寨沟湿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2011年四川省环境年会,成都,四川。  12. Daisy Wong, Constance Dang, Kaishan Zhang, and Satya Sarda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ocation Difference for Storage and Operation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s and Pleasure Craft on Emission Inventory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CRC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Workshop , San Diego, California, March 31-April 2, 2008.  13. H. Christopher Frey; Kaisha Zhang.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Real-World Empirical Fuel Use and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100th Annual Exhibition & Conference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Pittsburgh, PA, June 2007.  14. H. Christopher Frey, Kaishan Zhang. Implications of Measured In-Use Light Duty Gasoline Vehicle Emissions for Emission Inventory Development at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Proceedings of 1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Emission Inventory Conference, ‘Emission Inventory: “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Raleigh, North Carolina, May 15-17, 2007.  15. H. Christopher Frey, Kaishan Zhang.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pecific Emissions Modeling Using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Measurements, Proceedings of 17th CRC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Workshop , San Diego, California, March 26-28, 2007.  16. H. Christopher Frey, Kaishan Zhang. Qua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 of Alternative Routes, Road Grade, and Driver Behavior on In-Use Light Duty Vehicle Emissions, Proceedings of 16th CRC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Workshop, San Diego, California, March 28-30, 2006  17. Kaishan Zhang, H. Christopher Frey. Quantification of the Response Time of A 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 an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Models of Emission Rate, Proceedings of 16th CRC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Workshop , San Diego, California, March 28-30, 2006  18. H. Christopher Frey, Kaishan Zhang. In-Use Measurement of the Effects of Road Variables, Workshop on Measurement of Real-World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Ontario, Canada, Feb 21-22, 2006  19. H. Christopher Frey, Nagui M. Rouphail, Kaishan Zhang, Saeed Albohasani, Measurements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Specific Models Of Light Duty Gasoline Vehicle On-Road 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Proceedings of 15th CRC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Workshop , San Diego, California, April 4-6, 2005  20. Kaisha Zhang, H. Christopher Frey. Road Grade Estimation for On-Road Vehicle Emission Modeling Using LIDAR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98th Annual Exhibition & Conference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Indianapolis, IN, June 2004.  21. H. Christopher Frey, Nagui M. Rouphail, Kaishan Zhang, Jin Huang, Jonathan Lewis, Methodology for Light Duty Gasoline Vehicle-Specific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On-Road 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Proceedings of 14th CRC On-Road Vehicle Emissions Workshop , San Diego, California, March 29-31, 2004【教材著作】  机动车尾气测量与预测,2012,科学出版社。【专利与获奖】  入选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罗文锋
  • 姓名:罗文锋 性别:男职称:副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1)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2) 环境信息系统与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罗文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  1996年6月获四川大学理论物理专业非线性物理学硕士学位  1996年7月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同时在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职攻读水文资源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被聘为讲师  1999年11月调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任教  2000年6月获博士学位  2001年2月到2001年12月到中科院资源与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2002年被四川大学聘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至今担任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副秘书长  担任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环境系统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实验》  硕士研究生指导方向为环境信息系统方向,从2002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3人,已毕业3人,担任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校青年基金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EI收录论文2篇。
  • 王洪涛
  • 姓名:王洪涛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包括生命周期分析(LCA)、清洁生产、产品生态设计(Ecodesign)、环境材料等  王洪涛,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1994年,四川大学材料系本科及硕士毕业  1994年至今,四川大学任教  2001年,荷兰Leiden大学环境科学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领域,包括生命周期分析(LCA)、清洁生产、产品生态设计(Ecodesign)、环境材料等。开设《产业生态学》(英文授课)、《环境材料学》、《循环经济学》等课程。  先后主持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十五863(子课题)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专著二十多篇(SCI收录三篇),主持开发了中文LCA分析软件。任国际产业生态学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委员(2005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理事。
  • 姚建
  • 姓名:姚建 性别:男职称:教授 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系统工程与工程经济  姚建,男,教授。中山大学环境地理学硕士,四川大学水文水资源博士。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分会理事、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四川环境》编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环保厅、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理论环境学、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管理与公共政策、环境风险预警和低碳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和科技咨询服务,并招收相应方向研究生。常年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部委、省市计划科研项目10项、地方委托项目30余项;负责编制规划、环评报告300余部,出版教材及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成都市磨子桥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招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8-%u0038%u0035%u0034%u0030%u0033%u0033%u0033%u0037、%u0038%u0035%u0034%u0030%u0033%u0030%u0030%u0038
相关推荐
北方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北方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好不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怎么样 成都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成都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