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成都大学

[切换城市]
成都站> 成都教育> 成都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信息

四川师范大学

英文名:SICHUANNORMALUNIVERSITY 简称:“川师大”,“四川师大”,“SICNU”,“川师” 所在地:成都 院校代码:10636 类型:综合类

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卓越计划2011计划
  • 四川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

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罗建平
  • 姓名:罗建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9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体育学院  罗建平,男,1970年9月生,副教授。1997年成都体院学院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  教练经历:毕业后担任四川省青年男篮主教练,次年担任重庆市青年男篮主教练,2000-2009年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女篮主教练,执教期间曾参加体育总局篮运动管理中心CBA高级教练员培训。CUBA中国大学生教练员培训。  教学经历:2009年至今承担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普修和专选教学任务,为研究生讲授《体能训练学》。
  • 梅江
  • 姓名:梅江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体育学院  梅江,女,籍贯江西南昌,出生于1970年,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论教研室主任。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公共体育,体育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校体育学(专业基础课),比较体育(研究生专业课)顶点课程(专业课);奥林匹克运动(专业基础课),田径(专业课)。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及科研成果:1.四川省教育厅青年课题《独生子女与体育行为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已结题。2.《中国独生子女症侯群现象及体育教育对策》,成都体育学院学报50周年校庆特刊发表。3.《中国独生子女症侯群现象及体育教育对策》,获成都市高校体协2003年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一作者;4.《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四川体育科学》,2001.10月发表;5.《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及能力培养方案与研究》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主研人。6.《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及能力培养方案与研究》川教高[2001]36号,四川省教育厅,主研人。7.《中国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研人。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体育系统工程、田径教学与训练。
  • 梁诚
  • 姓名:梁诚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年12月 学历:教育学博士  职称: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近几年在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 唐赤蓉
  • 姓名:唐赤蓉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院:体育学院  唐赤蓉,女,现年54岁,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0年1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  1980年至2001年12月,在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从事中医、针灸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1988年被评为主治医师,1994年3月被评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3月被评为主任医师,2008年转评为教授。  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文指定,参加由华西医科大学承办的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学习班的西医全科进修学习,其中理论学习半年,临床进修半年,经考试取得结业证书。  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被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作为人才引进,在体育与健康学院从事中医学基础,针灸、保健康复,中医养生,推拿按摩、营养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2007年10月至今,调入四川师范大学,在体育学院从事运动损伤、中医养生、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营养、运动解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兼学院实验室主任。  近5年在学术研究方面出版学术著作:  1.《针灸康复学》(专著,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2.《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专著,参著(五万字),巴蜀书社2008年5月。  3.《易经64卦384爻故事》(上中下三册)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发表论文:  1.评康有为考辨新学伪经的“采西汉之说”,《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4 排名第一  2. 从《教学通义》看康有为早年思想,《四川大学学报》2009.4,排名第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3.《教学通义》中所杂糅的康有为后来的经学思想 《近代史研究》2010.4期,排名第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正在参与《晚清经学史》(浙大211重点课题子课题)课题的研究。
  • 何伟
  • 姓名:何伟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体育学院  何伟,男,高77级。高校教龄25年,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运动医学学协会常委理事。长期担任体育专业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创伤与运动按摩><学校卫生与营养学>等6门课程的教学。此外,还担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辅导工作。自体育学院招收研究生以来,一直承担研究生的<人体科学概论>的教学工作。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尤其是作为人才引进调至川师大9年以来,已4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曾被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荣誉称号。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网络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成都运动医学协会常委理事。运动人体科学高级咨询师。  近年来,先后在不同学术期刊和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下面是主要代表专著。  1.运动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体育科学》 2005,25(7) 63-67.  2.运动应激所致血清IL-1β和IL-6浓度增加及其作用研究 《体育科学》 2006,26(7)33-35.  3.运动应激对T-淋巴细胞膜Na+-K+泵和T-LTI的影响及其与高乳酸和k+血症的关系 《体育科学》 2007,27(8)53-567.  4.运动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 25(4) 450-452  5.运动与与白细胞介素.《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 14(4) 233-237  6. 不同强度运动引起的血浆K+、Na+变化及其对表面肌电图地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17(1)93(第一作者,权威核心A级)  7. 急性运动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 2002; 38(4):34  8.大强度运动前后血pH值、血气指标、Hb、电解质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102(5)84 (第一作者,核心)  9. 运动所致血浆K+和血pH值的变化对肌肉疲劳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1)112  10. 两种强度运动后的血气指标及其与血浆K+浓度和pH值的关系.《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9)747-  11. 运动与白细胞的变化.《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20)136-139。  12. 运动应激对Th1/Th2偏移的影响及其与Cor、BLA和BUN的关系. 《体育学刊》2009年16卷.(5)95-99  13.运动性细胞外K+与肌肉疲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8月,18卷(3),18-23.  14.赛前集训期运动员URTIF与Th1/Th2偏移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月,33卷(11),57-59. 18.下坡蛙跳运动队TH1/TH2偏移的影响及其与Cor、IL-1和IL-6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月,34卷(11),57-59.  15.Change of plasma K+and Na+ caused by exhaustive exercise and their effects on surface EMG of active inactive muscles. 5th International Course and Conference on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and Nutrition of Exercise and Training.October 12-16,1995.Beijing,China.(大会论文报告,收入此次大会论文集)  16.珠海市成人体质现状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月,17卷(1),26-30.  承担科研课题:  1 2005至2008: 中国西部地区国民体质现状研究与比较(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负责人。)完成。  2 1998至2001: 《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普通体育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四川省教育厅高教项目)。完成。  3. 2001至2004: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及能力培养方案与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新世纪高教改革工程)。完成。
  • 陈建嘉
  • 姓名:陈建嘉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体育学院  陈建嘉 教授 硕士 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总会资深会员。1976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1997年获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高校教龄34年。田径和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承担《学校体育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教学设计》、《体育科研方法》、《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教学论》、《健身锻炼方法与评定》、《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社区体育》、《体育概论》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负责人。受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和省内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顾问,甘肃省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审稿人,长期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体育版块论文审稿工作。  曾任中国大学生体协田径协会委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研究会理事、体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市大专院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聘请为教材编写组成员,2005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聘请为“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评审会议及论文报告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7月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2005年12月被评为2002~2005学年度四川师范大学教学先进个人,获四川师范大学2007—2009年度师德标兵。  主持完成《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普通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及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两项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推动作用的研究》、《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造能力训练的研究与实践》2项四川师范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15部,其中论文《试论高校体育教师业务管理》、《论高校体育产业的结构与基本特征》、《论大学扩招形势与公共体育课程的对策》等论文,分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和三等奖;“试论《新纲要》的基本理念”论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高校体育的经济状况及对策研究》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从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的实际,探索师范院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入选香港“ICTED1999教师教育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月在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第八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和体育专业委员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上,所撰写的《走进新纲要--试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和“试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分别获大会一等奖。
  • 庞元宁
  • 姓名:庞元宁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12月  职称:教授 学院:体育学院  庞元宁,男,195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现任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1980年调入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作为体育学特殊贡献的专家被引进到四川师范大学,并担任体育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年担任体育学院院长至今。曾担任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师大科学协会委员,西南师大学科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职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校田径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田径协会副主席,全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理事,全国大学生田径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理事长、田径国家级裁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常委、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一、科研论文1. 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第一作者 《体育科学》2000年 第1期第6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难度编排研究(译名)第一作者  2. 我国准体育人口基征分析与发展研究 第一作者《人口学刊》2005年第二期  3.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征考 第一作者《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4. 世界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编排策略研究第一作者《第6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1.6 武汉  5. 知识经济对西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影响第一作者 体育文化导刊 2002年3期  6. 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拟“范式”结构初探 第一作者《体育学刊》 2003年第3期  7. 中国准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研究第一作者 <<中国体育科技>> 2004年第3期  8. 试论体育课程拓展性的展开与教学空间的整合,第一作者<<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第1期  二、出版专著、编著及编写教材情况  1. 庞元宁教授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 庞元宁教授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武术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年8月出版  3. 庞元宁教授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运动保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年9月出版  4. 庞元宁教授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小球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  5. 庞元宁教授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大时尚体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 出版  6. 庞元宁教授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大球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6月 出版  7. 专著:《体育课程新论》第一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6月  8. 编著:《田径运动》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9. 统编教材:《体育教育训练学高级教程》(田径卷)独立完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10. 统编教材:《田径》(高等学校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11. 统编教材:《学校体能教程》参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12. 地方教材:《体育》(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学教材理论(通往健康世界)部分初一至初三分册)独立完成重庆出版社 2002年7月  13. 地方教材:《体育》(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学教材理论(健康与我同在)部分高一至高三分册)独立完成重庆出版社 2002年7月  14. 地方教材:《初中体育教学参考书》(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参考书(教师用书)(通往健康世界)部分)独立完成重庆出版社 2002年7月  15. 地方教材:《高中体育教学参考书》(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参考书(教师用书)(健康与我同在)部分)独立完成重庆出版社 2002年7月  三、近五年主持与完成的研究项目情况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思想结构与理念研究,项目批准号:FLB011404 全国教育规划办“十五”规划课题2002.6—2003.12 主持人;  2.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342SS01090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暨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01.6—2002.10,主持人;  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状况研究 项目批准号:238ss001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1999.6—2001.6,主持人;  4.西部地区体育现状与快速发展点对中国体育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 05xty001。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005年6月立项。
  • 黄河明
  • 姓名: 黄河明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仿真与三维动画、数字影视技术  男,江苏江阴人,汉族,1946年8月生,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78年从事电化教育,是我国第一批教育技术工作者。1998年聘为教育技术学教授,教育技术学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多媒体教育软件、仿真动画游戏软件、智能教育软件、数字影视技术与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成果荣誉:  主要专著教材有《科教电影电视编导》、《现代教育技术》和《大学摄影基础》;撰写论文《CAI对高校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动态图形构图》和《远程网络教育与信息表现形式》;编导电影《四川杜鹃花》;电视《王建墓》、《薄膜干涉》和《艺术的殿堂》;开发计算机软件《三维网络教学平台》等。有十几部(项)教育软件成果分别获省、部委奖励,其中三部选送出国参展。2002年项目《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全国“凤凰光学”摄影教育“红烛奖”。  近五年来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参编《大学摄影》(数字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高考网络统分软件》,四川省招生委员会2001-2004采用  指导研究生课题《3DSMAX多媒体教学网站》2000年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提名奖  指导研究生课题《流媒体网络软件的开发和应用》02年参加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交流  《面向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  《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育厅,2000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改革研究》,四川省教育厅,2000  《论远程教学中的信息表现形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0
  • 袁丁
  • 姓名:袁丁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  男,中共党员,1967年10月生。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96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4月获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目前主要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密码学、算法设计、软件工程、C/C++程序设计等课程。  成果荣誉:  先后在中国科学、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一项。2004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评为四川师范大学2006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2007年荣获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8年负责的本科课程《软件工程》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近五年来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织序列及其密码特性分析”。(60302015)  2005—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群的分布式网络密钥管理”。(60473030)  2003—2005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无线局域网络密钥管理技术研究”(No.20020613020)  2004—2006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软件密钥托管技术研究”。(04JY029-051-1)  2005—2007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加密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研究”。(05GG0163)  2003—2005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网络密钥管理技术研究”(2003A085)  2008—2009四川省计算机软件重点实验室课题,“基于角色管理的文档防泄密系统”  学术论文:  1.On a general class of quadratic hopping sequence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8(SCI收录)  2.“对BAN逻辑中新鲜子的研究”的注记,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  3.一个可验证的门限多秘密分享方案,电子学报,2002(EI收录)  4.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不可否认门限代理签名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EI收录)  5.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盲数字签名改进方案,四川大学学报,2006.  6.一个简单有效的口令识别方案,计算机工程, 2006. (EI收录, 064410214986)  7.一种面向传输的电子证据与反拒认协议,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EI收录, 04498706968)  8.一种群签名方案的安全缺陷及其改进,铁道学报,2003(EI收录, 03227490546)  9.基于智能卡的简单高效的远程口令鉴别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  10.一个安全有效的会议密钥分配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EI收录, 03107391945)  11.A Secure Dynamic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cheme,四川大学学报,2002.  专利:  《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鉴别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1108417.0)
  • 李均利
  • 姓名:李均利  职称:研究员(教授)、硕士导师  研究方向  图像度量,图像识别,图像编码,图像/视频质量评价,图像匹配与检索,医学图像处理,自然计算等。  男,1972年生,2002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工作站,2004年6月出站并获副研究员职称。200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已经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译著、专著各一部。其中两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并均被SCI检索,40余篇被EI,ISTP检索。现为中国图像图形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美国IEEE会员,中国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2003年起主持宁波市博士重点基金《模糊图像处理及其应用》,2004年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合人类视觉特性的非线性图像分析及其应用》,2007年起主持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结构信息和模糊理论的视频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2010年起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约束方程的血管三维分割和中轴线提取技术研究》,同时主持多项市级项目以及横向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2等奖1项、3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1项、3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6项。
  • 谭良
  • 姓名:谭良  职称:教授、硕士导师  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  男,1973年3月,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2003年获得成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作者先后在《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国际计算机会议论文》、《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权威核心和 “WAVELE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AND ACTIVE MEDIA TECHNOLOGY”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7篇被EI收录。
  • 廖志武
  • 姓名:廖志武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图象处理、模式识别  女,1969年11月生。199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应用数学专业,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11月获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课程。  成果荣誉:  在相关研究领域先后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2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国家专利局受理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1项,省教育厅重点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
  • 李权
  • 李权:博士,硕士生导师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610066)  Tel: 13808003581  Email: liquan6688@163.com  教师简历:  1984.9-1988.7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化学教育学士学位  1988.7-1991.5 上海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学习,获应用化学工学硕士学位  1991.5-1999.12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助教,讲师  1998.7-2001.7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在职学习,获原子与分子物理理学博士学位  1999.12-2003.12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09-2004.11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  2003.12至今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职科研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9至今 内江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2006-2008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  2005- 化学学报、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2006- 四川省、重庆市、成都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2008- 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2010-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编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三级教授。  2011- 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暨创业计划大赛指导教师。  教学工作:  主要承担《材料腐蚀与防护》、《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和《材料设计》等本科课程教学以及《现代材料学进展》等研究生课程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与计算化学、新材料设计与理论模拟  研究内容:主要从事液晶材料与液晶半导体材料的分子设计、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电性能、氢键复合物等的理论计算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主持“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等项目10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  [科研奖励]  2011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2009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200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二,2009-3-0718)。  2009年“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09229-2)。  2009年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2009年四川师范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之学术论坛优秀指导教师。  2006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排名第二,2005-3-0681)。  [学术交流]  2011年8月,井冈山大学,第16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  2011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1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2009年10月参加北京大学承办的“第10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2009年8月参加吉林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国际理论化学,分子模拟和生命科学研讨会”。  2008年7月参加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2005年11月参加上海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并作分会邀请报告。  [代表性论文](以第一或通讯联系人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5篇,SCI或EI收录53篇)  2009-2011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或EI收录16篇  1、8-羟基喹啉银(铂)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与非线性光学性质,物理化学学报2011,27(2),302-308  2、长链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理论研究,光学学报2011,31(4),0416005-1-6  3、六羟基取代三环喹唑啉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1,28(1),162-166  4、Structure and Nonli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Fluoroalkyl Chain Containing Biphenylester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Chinese J. Struct. Chem. 2010,29(12),1802-1807  5、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Hydrogen Bonding Dimers with 4-Pyridinecarboxylic Acid Hydrazine,Chinese J. Chem. 2010,28(10),1857-1863  6、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N-[4(2-methoxyphenoxy)]phenyl Acetanilide, Chinese J. Struct. Chem. 2010,29(7),1077-1083  7、含亚胺和胆甾烯基液晶分子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光学学报2010,30(5),1418-1421  8、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riphenylene discogens with a phenylpropionyloxy or 3-phenylpropenoyloxy side chai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2009,52(8),1192-1197  9、噻唑类生色分子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物理化学学报2009,25(2),314-318  10、2-(甲苯-4-磺酰胺基)-苯甲酸的结构, 光谱与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物理学报2009,58(3),1531-1536  11、樟脑型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研究,无机化学学报2009,25(4),629-634  12、六苯并苯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Chinese J. Struct. Chem. 2009,28(7),797-802  13、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物理学报2009,58(8),5259-5265  14、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Hydrogen Bonds of Bipyridine with 1,3,5- 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Chinese J. Chem. 2009,27(9),1663-1667  15、8-羟基喹啉过渡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9,67(5),2301-2308  16、具有生物活性的N-苯基-N′-(1,3-噻唑-2-基)-1,2,3-苯并噻二唑-7-甲脒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9,67(24),2773-2778  17、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30(11),62-67  18、苯丙炔酸和苯丙烯酸苯并菲盘状液晶电荷传输的理论研究,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39(6),488-494  19、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0,27(1),45-49  20、N-异丙基-N′-(1,3-噻唑-2-基)-1,2,3-苯并噻二唑-7-甲脒的光谱与热力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0,27(4),605-610  2005-2008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23篇  1、DFT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eripheral chains on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riphenylene,Chinese J. Chem. 2008,26(12),2292-2296  2、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Red-shifted Hydrogen Bonds of 4-Pyridinemethanol with water,Chinese J. Chem. 2008,26(2),255-259  3、N,N-二甲基乙酰胺与醇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8,66(5),536-540  4、AuZn和AuAl分子基态与低激发态的势能函数与热力学性质,物理学报2008,57(6),3419-3424  5、对苯二甲酸二苯酯类液晶化合物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有机化学2008,28(6),1050-1054  6、对苯二甲酸-双(4-甲氧基苯酯)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光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4),879-882  7、含长链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非线形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8,66(13),1513-1517  8、六氮杂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物理学报,2008,57(9),5464-5468  9、Hydrogen bonding structure and many-body interactions in 1,3,5-triazine-(water)3 and 1,2,4-triazine-(water)3 complexes,Int. J. Quantum Chem. 2007,107(3),567-573  10、苯乙烯基吡啶类化合物几何结构与光谱的理论研究,有机化学2007,27(4),507-512  11、DFT study of hydrogen-bonded 1,3,5-triazine- water complexes,Chinese J. Chem. 2007,25(8),1078-1081  12、羟基取代苯并菲化合物分子的结构与电荷传输性质研究,化学学报2007,65(17),1784-1788  13、CH, NH和OH自由基基态与低激发态分子结构与势能函数,物理学报2006,55(1),102-105  14、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the hydrogen bonding complex between triazines and water,Science in China Ser. B (中国科学B辑)2006,49(3),209-213  15、s-四嗪-水簇复合物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6,64(16),1642-1648  16、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of 1,2,3-triazine-waters complexes,Chinese J. Chem. Phys. 2006,19(5),401-405  17、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hydrogen bonding complexes between diazines and water,Chinese J. Chem. 2006,24(12),1700-1703  18、PdYn±(n=0,1,2,3)分子离子的结构与稳定性,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2),1516-1519  19、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hydrogen bonding complexes between 1,2,3-triazine and water,J. Mol.Struct. (Theochem) 2006,766,83-86  20、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的氢键结构与性质,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52-56  21、1,2,4-三氮杂苯-(H2O)n复合物氢键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5,63(11),985-989  22、Many-body interaction in 1,2,3-triazine-(water)3 complex,Chinese J. Chem. 2005,23(10),1314-1318  23、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氢键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化学物理学报2005,18(6),641-645  24、1,3,5-三氮杂苯-水簇氢键结构性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25(5),1175-1179  25、4-羟甲基吡啶二聚体和三聚体氢键结构性质的理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31(1),110-113  26、三氮杂苯-(水)3簇氢键结构性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31(4),440-444  27、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具有手性侧链的卟啉液晶分子几何结构与电子光谱,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24(5),942-946  28、3,4,5-三羟基苯甲酸二聚体氢键结构性质,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1),106-110  29、1,2,3-三氮杂苯-水低占据(π, π*)激发态氢键结构的CASSCF理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30(1),87-89  30、端接基苯甲酸二聚体结构性质的DFT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30(2),250-252  31、新型含氧亚甲基和亚胺桥键液晶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23(6),1034-1038  32、2-三甲基硅乙炔基-6-甲基苯酚的反应机理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29(3),325-328  33、三氮杂苯-水氢键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中国科学B 2005,35(5),368-371  2000-2004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14篇  1、Pu4+分子离子的几何构型与Jahn-Teller,化学物理学报2004,17(4),411-414  2、PuN和PuN2基态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化学学报2003,61(12),1930-1933  3、Pu(7Fg)+ H2(X1∑g+,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学报2003,61(11),1881-1884  4、PuC2气态分子的结构与热力学稳定性研究,化学物理学报2003,16(5),368-370  5、PuN基态分子势能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理论计算,化学物理学报2003,16(2),99-102  6、PuCO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学报2002,60(2),215-220  7、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for PuO2+, PuH2+ and PuN2+,J. Mol. Struct. (Theochem.) 2002,578(1-3),177-180  8、Pu(7Fg) + CO(X1∑+)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物理化学学报2002,18(4),302-306  9、PuH2气态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02,18(10),952-955  10、PuX2+(X=O, H, N, C)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化学学报2001,59(9),1376-1379  11、Study on Analytic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and Stability for PuOn+ with DFT,Chinese Physics 2001,10(6),501-504  12、PuX+(X=H, O, N, C)的结构与势能函数,物理化学学报2001,17(7),622-625  13、PuHn+(n=1, 2, 3)分子离子势能函数与稳定性,物理学报2000,49(12),2347-2351  14、PuOn+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物理化学学报2000,16(11),987-991  15、Pu22+分子离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20(4),584-586  16、PuN分子的结构与垂直电离势的理论计算,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26(3),282-284  17、 PuH分子的势能函数与垂直电离势的理论计算,四川师大学报2002,25(2),189-190  18、PuNn+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化学物理学报2001,14(3),303-307  19、PuH2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1,18(1),91-93  20、PuCn+(n=1, 2, 3)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1,18(3),249-252  21、PuCO基态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1,18(4),396-398  22、PuO分子的势能函数与垂直电离势的量子化学计算,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25(2),386-388
  • 骆开均
  • 骆开均(1958——);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液晶材料。  联系方式:028-84760802;13228109612;Email: luo-k-j007@163.com  主要学历:  1978-1982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工专业本科。  1985-1988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  2003-2006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82-1985 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所研究二室工作。  1987-1991 四川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工作。  1991-1992 日本广岛县立大学化学与生物资源学部访问学者。  1992-2004 四川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工作。  2004至今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工作  主要科研工作:  近6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EI收录文章2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2004-2006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具有圆偏振光性能的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圆偏振光性能。  2. 2004-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72060)小分子液晶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偏振光性能研究。  3. 2005-2008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液晶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  4. 2006-2009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基于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其偏振光性能。  5. 2008-2010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具有立体位阻β-二酮的环金属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偏振光性能研究。  6. 2010-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72141)。具有立体位阻β-二酮的环金属铂、銥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7. 2011-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2161)。具有液晶性质的环金属铂配合物和合成及其偏振发光性能研究。  近3年发表的论文:  1. Nondoped Electro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Platinum Complexes YANG Gang, ZHANG Di, WANG Jun, JIANG Quan, ZHONG Jian YU Jun-Sheng, ZHU Feng-Zhi), LUO Kai-Jun, XIE Yun, XU Ling-Ling. CHIN. PHYS. LETT. 2009, Vol. 26,No. 7 077804  2. 一种新型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张迪, 杨刚, 文雯, 李璐,于军胜, 蒋泉,王军, 钟建, 朱凤, 骆开均, 谢运, 徐玲玲. 光电子×激光 2009,Vol . 20,754-757.  3. Luminance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for OLED panels based on FPGA OU Peng, YANG Gang, JIANG Quan, YU Jun-sheng , WU Qi-peng, SHANG Fu-hai, YIN Wei, WANG Jun, ZHONG Jian, and LUO Kai-jun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Vol.5,No.5,1,2009 0029-0032.  4. 一种基于液晶性质的Pt配合物磷光材料电致发光器件,朱凤稚, 杨刚,李璐,于军胜,蒋泉,钟建,骆开均 光电子×激光 Vol. 21 No. 6,2010,829-832.  5. 含长链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陈俊蓉 徐布一、蔡静、李 权、骆开均、赵可清 化学学报, 2009, No. 13, 1513~1517  6. 取代基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蔡静、曾薇、李权、骆开均、赵可清 物理学报2009, Vol . 58 , No. 8,  7. 樟脑型β- 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研究 蔡 静 陈俊蓉 曾 薇 李 权 骆开均 赵可清 无机化学学报2009, Vol 25 No 4 629~634.  8. A Successive Scans Method of Adjusting Scan-Time for Injectio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s. OU Peng, YANG Gang, JIANG Quan, WANG Jun, HU Jian-Hua,LUO Kai-Jun. CHIN. PHYS. LETT. Vol. 28,No. 4 (2011) 044205  9. 具有樟脑基衍生物作为立体位阻β-二酮的环金属铂配合物:一种有效降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和Pt-Pt相互作用的新途径。骆开均,谢运,蒋世平,徐玲玲,赵可清。中国科学B辑,化学2010年40卷2期  10. Meso-四 (对 2 酰氧基苯基 )卟啉铂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应用化学,骆开均,张林芳,谢运,蒋世平2010,27,6,684-690.  11. mononuclear platinum complex with 2-phenylpyridine ligands synthesis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骆开均,谢运,蒋世平,徐玲玲. 010年33卷6期.  12. Cyclometalated Platinum Complexes with Sterically Bulky Camphor-Derived Groups as β-diketonate Ancillary Ligand: a New Route to Efficiently Reducing π-π Interactions and Pt-Pt Interactions. Sience China Chemistry,Luo, kaijun, Xie Yun,Jiang, Shiping , Zhao Ke qing. Sci China Chem, 2010, 53(1): 167–172  13. 一种基于液晶性质的Pt配合物磷光材料电致发光器件,朱凤稚, 杨刚,李璐,于军胜,蒋泉,钟建,骆开均 光电子×激光 Vol. 21 No. 6,2010,829-832  14. 长链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理论研究袁波; 卫航; 杨帆; 李权; 骆开均; 赵可清. 光学学报. Vol.33(4)2011,0416005  15. 一种基于3-乙酰基樟脑β-二酮辅助配体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电磷光分子的高效绿色聚合物器件 骆开均,蒋世平,王欣,朱卫国,赵可清,谢运,邓先平 发光学报 Vol.32(4),368-373  16. Synthesis and polarized photolminescence of novel phosphorescentcyclometalated platinum dimer Shi Ping Jiang , Kai Jun Luo, Ying Han Wang, Xin Wang, Ying Jiang , Yan Yan Wei Chinese chem. lett. Vol. 22 (08) 2011, 1005-1008  17. 5-(4′-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合成及其偏振发光性能 王欣,骆开均,蒋世平,贾娟,陈艳芳. 无机化学学报 vol 27 NO. 9, 2011, 96-100.  18. 系列樟脑型β-二酮化合物的合成. 谢运,骆开均,蒋世平,徐玲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Vol 34(1), 2011,91-95  19. 掺杂meso-四(对葵酰氧基苯基)卟啉铂的饱和红色聚合物发光器件. 骆开均,蒋世平, 张黎芳, 朱卫国, 王欣. 应用化学,2011, 28(10):1155-1160.
  • 林展如
  • 姓名:林展如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林展如,男,材料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东潮安县人。195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化学系。2003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高分子磁性材料及微带天线、微波元器件新技术研究”(No.20134020)一项、省科技厅攻关及基础研究各一项、广东省科技厅重点专项一项。获中国发明专利两项、省科技三等奖一项。三年来共发表有关高分子磁性材料的论文12篇。
  • 潘睿
  • 潘睿(1978.12-),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教育经历:  1996.9-2000.7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 理科学士(应用化学)  2001.9-2006.7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科博士 (材料结构与性能)  2011.4-2011.7 RMIT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访问学者  个人工作经历:  2006.7-至今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任教  2008年晋升副教授  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基础》、《材料科学概论》、《专业英语》、 双语《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以及研究生《材料科学新进展》等课程的讲授。  所获荣誉:2007年 全国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2008年 本科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高中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优秀论文学生何书引,现任美国安生基金会化学双语教师  2010年 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  2011年 19th IC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s or nano engineering) 第十九届国际复合材料及纳米工程会议,分会场主席  科研成果:  1、主持并主研教育厅2008年青年基金项目《高预倾角液晶显示器用侧链聚酰亚胺定向材料的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08zb024  2、主持并主研教育厅2011年重点项目《新型笼状倍半硅氧烷(POSS)/PU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批准号:11ZA106  1.Rui Pan, Yi Gu, :Molecular simulation approach in the study of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polyimides, 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5(21): 15-19; (Accession number:05108875503)  2.Rui Pan, Xikui Liu, Yi Gu, Molecular simulation on th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polyimide with biphenyl side chain,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2005(37): 92-96; (Accession number:06049664035)  3.Rui Pan, Xikui Liu, Aiming Zhang, Yi Gu, Molecular Simulation on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Polyimides with Methylene Spacing groups in Biphenyl Side Cha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07(39),887-895.  4.Rui Pan, Wei Zhao, Lin Song, Yi Gu,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hemical structure and order aggregation ability of polyimides: A molecular simulation approach,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08(44), 439–442  5.Rui Pan, Aiming Zhang, Yi Gu, Sandwich layer structure of a novel polyimide with methylene spacing groups in biphenyl side chain, European polymer, 2008(44), 3883–3885  6.Rui Pan,Lamellar cluster structure 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interchain interaction in a novel aromatic polyimide based on PMDA monomer,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10, Vol.48, 2257-2261  7.Rui Pan, Effect of alkyl side chain length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etherimides from molecular s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10, Vol.48, 595-599  8.Rui Pan, Polyurethane hybrid composites containing trisilanolisobutyl poss: prepara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ICCE19.  教学成果:  1、主编 《化学教师双语教学技能训练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副主编《化学专业英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  联系方式  邮箱:panrui546@gmail.com  Tel:13060030415  QQ:549269113
  • 龙炳清
  • 姓名:龙炳清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  职称:教授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技术哲学  龙炳清(1957——),男,教授,党员,硕士生导师,国家和四川省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组成员。1988年于中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技术哲学。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取得发明专利21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工程设计30余项;完成环境影响评价200余项;完成环境规划8项;获得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NOFMET一等奖、国家优秀专利技术金奖各一项;正在审批过程中的发明专利1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 赵仕林
  • 赵仕林,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2月进入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学习  1982年2月分配到四川建材学院任有机化学教师  1985年9月在四川大学攻读环境化学硕士生  1988年7月分配到四川师范大学任环境工程专业教师  1998年至今任四川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硕士生导师和该硕士点负责人  1999年9月在四川大学攻读环境科学博士,2002年12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2年晋升教授,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环境科学学术带头人  经过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已形成两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一是绿色化学理论与技术;二是环境材料,已在《化学学报》、《稀土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4项(国家级1项,省级3项)。
  • 高道江
  • 姓名:高道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  职称:教授 学院:化学与  研究方向:  高道江(1969.06-),男,四川成都人,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学教育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专委会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四川省纳米技术协会会员,成都市双流县科技服务团首批专家。  个人教育经历:  1987.9-1991.7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本科)  1991.9-1994.7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工学硕士)  1999.9-2003.7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博士)  个人工作经历:  2007. 9-2008. 9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与智能材料研究中心 访问研究  1994.8-至今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任教  1997.3-1998.1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民族中学支教锻炼(挂职副校长)  1997年晋升讲师  2002年晋升副教授  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  科研工作情况:  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功能无机材料制备与应用、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电子陶瓷材料制备与应用、环境材料。  主要参与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iNixCo1-xO2和LiMn2O4薄膜的软溶液制备技术研究” (项目批准号:50472103),资助经费26万元。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2.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尖晶石铁酸盐薄膜材料的软溶液制备技术研究” (项目批准号:08ZQ026-054),资助经费12万元。2008-2010,项目负责人  3.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roject No. PolyU 5188/06E), 100万港元,主研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钙钛矿和白钨矿薄膜的软溶液制备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50372042),资助经费28万元。2004.1-2006.12,主研,已结题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协调性压电铁电陶瓷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9972020),资助经费16万元。2000.1-2002.12,主研,已结题  6.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电化学技术制备钙钛矿和白钨矿薄膜的研究”(项目批准号:94008),资助经费2万美元。2004.7-2007.7,主研,已结题  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PMN - PT 驰豫铁电陶瓷电场诱导相变及电生热效应研究”,资助经费5万元。2002-2004,主研,已结题  8.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锂离子电池薄膜电极材料的软溶液制备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04 A90),资助经费3万元。2004.9-2007.9,主研,已结题。  主要科研成果:  在无机功能材料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80余篇中、英文论文(SCI、EI收录40多篇),授权1项、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610066)  电话:028-84760802;Eamil:daojianggao@126.com  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化学楼604、301(无机功能材料研究室)  附:发表的国际英文期刊论文(*表示通讯作者和成果负责人,如需要下列文献原文,请直接与高道江教授联系)。  1. Daojiang Gao, Yanhong Li, Xin Lai, Jian Bi, Dunmin Lin.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crystallized LiCoO2 thin films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Accepted, in press)  2. Daojiang Gao,Yue Li, Xin Lai, Yanyan Wei, Jian Bi, Yang Li, Mengjiao Liu. Fabrication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Dy3+ doped CaMoO4 Powder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Accepted, in press)  3. Daojiang Gao, Xin Lai, Chunhua Cui, Ping Cheng, Jian Bi, Dunmin Lin. Oxidant-assisted preparation of CaMoO4 thin film using an irreversible galvanic method, Thin Solid Films, 2010, 518: 3151-3155  4. Xin Lai, Daojiang Gao*, Jian Bi, Yanhong Li, Ping Cheng, Chenggang Xu, Dunmin Lin. Synthesis of LiNiO2 thin film in LiOH solution by hydrothermal method,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487: L30-L32  5. Daojiang Gao, K. W. Kwok, Dunmin Lin and H L W Chan.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La-modi?ed K0.5Na0.5NbO3 lead-free piezoelectric ceramic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035411 (6pp) doi:10.1088/0022-3727/42/3/035411  6. Daojiang Gao, K. W. Kwok, Dunmin Lin, H. L. W. Chan. Microstructur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eO2-doped (K0.5Na0.5)NbO3 lead-free piezoelectric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9, 44:2466–2470  7. Chunyan Wu, Chunhua Cui, Bo Li, Jian Bi, Daojiang Gao*, Xin Lai. Analysis of galvanic cell deposition process in preparation of BaMoO4 ?lm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9, 44:2027–2030  8. Jian Bi, Chun-Hua Cui, Xin Lai, Fang Shi, Dao-Jiang Gao*. Synthesis of Luminescent SrMoO4 Thin Films by a Non-Reversible Galvanic Cell Method,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8, 43:743-747  9. Chunhua Cui, Jian Bi, Fang Shi, Xin Lai, Daojiang Gao*. Uniqu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highly crystallized BaMoO4 film prepared by chemical reaction. Materials Letters, 2007, 61: 4525-4527  10. Chunhua Cui, Jian Bi, Daojiang Gao*, Keqing Zhao. Morphology and crystal phase control in preparation of highly crystallized BaWO4 film via galvanic cell method.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8, 462: L16-L19  11. Chunhua Cui, Jian Bi, Daojiang Gao*. Room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crystallized luminescent SrWO4 films by an adjustable galvanic cell method.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8, 310: 4385-4389  12. Chunhua Cui, Jian Bi, Chunyan Wu, Shu Zhang, Daojiang Gao*. Novel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Grain control in prepar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BaMoO4 film.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8, 43:1160-1163  13. Chunhua Cui, Jian Bi, Daojiang Gao*. Room-temperature preparation of highly crystallized CaWO4 film by a galvanic cell method. Materials Letters, 2008, 62:2222-2224  14. Ping Yu, Jian Bi, Daojiang Gao, Dingquan Xiao, Lianping Chen, Xiaoling Jin, Zunian Yang. Study of polycrystalline Ba1−xCaxMoO4 films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2008, 21:184–188  15. Chunhua Cui, Jian Bi, Daojiang Gao*.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crystallized luminescent CaMoO4 film by a simple chemical metho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8, 255: 3463-3465  16. Chunhua Cui, Jian Bi, Daojiang Gao*. A simple 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position of highly crystallized SrMoO4 film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470: L21-L24  17. Qiaoji Zheng, Chenggang Xu, Dunmin Lin, Daojiang Gao. K. W. Kwok. Piezo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0.94−xLaxNa0.94)0.5Ba0.06TiO3 lead-free ceramic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8, 41: 125411 (6pp)  18. Dunmin Lin, Chenggang Xu, Qiaoji Zheng, Yujun Wei, Daojiang Gao. Piezoelectric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0.5Na0.5TiO3–Bi0.5Li0.5TiO3 lead-free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doi: 10.1007/s10854-008-9741-y  19. Daojiang Gao, Dingquan Xiao, Jian Bi, Ping Yu, Guanglong Yu, Wen Zhang, and Jianguo Zhu. 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Thin Films. Materials Transactions, 2003, 44 (7): 1320-1323  20. Gao D. J., Xiao D.Q., Bi J., Yu P., Zhang W., Yu G. L., Zhu J. G.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Ba1-xSrxMoO4 Films at Room Temperatur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Symposium Proceedings, 755(2003): 173-178  21. Daojiang Gao, Dingquan Xiao, Jianguo Zhu, Wen Zhang, Lin Shen. Preparation of tungstate and molybdate films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Journal of Advanced Science, 2001, 13 (3): 386-389  22. Bi J., Xiao D.Q., Gao D. J., Yu P., Yu G. L., Zhang W., Zhu J. G. BaMoO4 Thin Film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Crys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3, 38 (11): 935-940  24. Lin Shen, Dingquan Xiao, Ping Yu, Jianguo Zhu, Daojiang Gao, Guanglong Yu. Preparation by Sol-Gel Method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Bi4-x Lax)Ti3O12­ Thin Films. Materials Transactions, 2003, 44 (7)  25. Shen Lin, Xiao Dingquan, Zhu Jianguo, Yu Ping, Gao Daojiang. Study of (Bi4-xLax) Ti3O12 Powders and Ceramic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Journal of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2001, 9 (6): 369-372
  • 樊敏
  • 姓名:樊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4年  职称:教授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樊敏,男,四川简阳人,生于1974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科学教育讲师,四川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科学教育系主任、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秘书、四川省小学科学教育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和《科学教育》的教学工作和本科生的教育实践等工作,筹办、主持了2005年在四川师大召开的全国第三届科学教育会议,全面负责了2007年7月年西部民族地区新课程培训、2008年灾后四川省茂县地区送教下乡培训、2008-2010四川省化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四川省受灾地区德阳市教育培训的工作。也即将负责2010年国培项目《四川省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培训》和2010年国培项目《甘肃省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培训工作。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近20篇,参与编写了三部著作,主持了省级和校厅级课题5项。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四川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四川师范大学研招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8-%u0038%u0034%u0037%u0036%u0030%u0036%u0039%u0033
  • 邮编:
    610068
相关推荐
重庆工商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工商大学师资怎么样 延安大学师资好不好,延安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塔里木大学师资好不好,塔里木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