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成都医院

[切换城市]
成都站> 成都医疗> 成都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别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华西医院
  • 三级甲等 综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怎么样

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立于1956年。历经5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临床规模、医疗特色、技术力量、科学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及工作条件等方面已居国内综合医院同类学科前茅。中西医结合科是国家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四川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国家药品(中药)临床研究基地。2009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三,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外科),2012年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肺病科)。中西医结合科现有各级医师3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四川省名中医9人(含返聘),博士生导师4人。科室返聘了13位教授从事临床业务指导、会诊、门诊以及临床药理基地技术指导等工作。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皇家医院研发总监、国家健康研究中心胰腺生化研究中心主任Sutton Robert教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Hunter医学研究所呼吸研究中心主席、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科研副院长、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Peter Gibson教授等三位国内外顶级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夏庆教授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医药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西医结合科现有各级护士7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26人。中西医结合科设病房、门诊、国家中药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药药理研究室、痔瘘手术室等部门。病房现有床位170张,设中医外科、中医肺病科、中医针灸科、中医肛肠科、中医肿瘤科5个临床亚专业方向。门诊设中西医结合肝胆胰、呼吸、针灸、痔瘘、肿瘤等7个专病门诊。中西医结合学科拥有四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肠梗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循证中医药及其在GCP中的应用;生物方剂分析药理学与毒理学。2010-2012年期间获得纵向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7项,研究经费1369.61万元;发表论文168篇,其中SCI 收录63篇,Medline 收录21篇;授权专利6项;获得科技成果奖5项。学科近三年横向研究经费近千万元。1、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肠梗阻本方向是学科30余年坚持不懈的临床和科研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在国内率先运用中医热病理论概括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证候类型和病机传变规律,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为基础,辨病与辨证、分期与分型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简称“益活清下”法)四大主要治法治疗本病的理论及治疗原则。采取针药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敷共用、口服与结肠灌洗同施的多种中医药特色治疗手段,结合西医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形成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近8年(2003年-2010年)运用该方案综合治疗SAP的大宗病例分析,纳入SAP患者3390例,病死率降低至4%、手术率降低至8.2%,居国内外大宗病案的领先水平。同时病员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大幅降低。近5年(2008年-2012年)每年收治胰腺炎患者均超千例且逐年增加,成为国内最大的急性胰腺炎单病种治疗中心。有5位院士在内的评审专家认为该方向“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中找到了中、西医治疗结合的切入点、并取得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2004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借鉴本优势病种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中医理论,优化“三期辨证论治体系”,近3年收治肠梗阻患者稳定在330例左右。2011年以该方向为依托的中医外科获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成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全国协作组牵头单位。围绕方案优化、中医药疗效证据、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的物质基础,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得到众多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的资助。2010-2012年获得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1项,研究经费725.6万元;发表论文39篇,其中SCI 收录17篇,Medline 收录4篇;授权专利1项;获得科技成果奖2项。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本方向针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不同病机,提出了急性期“清热化痰降气”、稳定期“益气活血补肾”的综合治疗理论;针对哮喘病机,创新性提出“六淫-哮喘急性发作前窗口期”和“中医证候哮喘表型”的概念及假说,建立了综合防治哮喘的中医药新思路。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以本方向为依托的中医肺病科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本方向每年收治的COPD及哮喘患者数稳步增加,从气道炎症、粘液高分泌、免疫功能、药效物质基础、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基础、临床研究,充分显示了这些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疗效优势和基础研究成果。2010-2012年获得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研究经费145.01万元;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 收录9篇,Medline 收录1篇。3、循证中医药及其在GCP中的应用中药药物临床研究机构(GCP)于1998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是当时全国西医院校中仅有的两个中药药物临床研究机构。现包括中医呼吸、中医消化、中医肿瘤、中医脑病4个专业。同时本方向与我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合作,率先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系统地推广和应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开展中药GCP工作,为国内20余家制药企业提供服务,近3年完成药物临床试验30项,在研15项,任组长单位20项,总研究经费611.26万元,组长单位研究经费294.29万元。2010-2012年获得纵向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研究经费80万元;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 收录17篇,Medline 收录7篇;授权专利2项。4、生物方剂分析药理学与毒理学本方向拥有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药药理研究室。GLP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承担科技部、卫生部及国家发改委“实验动物繁育”、“疾病动物模型研发”、“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技术平台建设的机构,是四川省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承担着为我国新药(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药物创新研究和中药现代化服务的重要使命。中药药理研究室围绕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研究进展,以中药药动学、药效学、药物化学等方法为手段,研究中药有效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治疗机理,进行源于中药的新药成分发现、修饰和改造,阐明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筛选开辟了全新道路和思路方法。2010-2012年获得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项,研究经费419万元;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 收录9篇;授权专利3项;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中西医结合科融汇中西医术、博采众家之长、恪守“医乃仁术”之训,秉承“求实创新、学贯中西”的科训努力发展学科,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中西医结合科医生

  • 黄宗文副主任,主任,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术后胃肠动力障碍、黄疸等消化系统急腹症

  • 唐文富副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科相关疾病

  • 夏庆主任,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及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 毛兵副主任,主任,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呼吸,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

  • 张泰怀主任,教授

    擅长:缺血性心脏病、肾病、风湿病的诊疗

  • 孙德明教授

    擅长:中西医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皮肤、儿科及中医杂症治疗。

  • 孙孝洪主任,教授

    擅长:中西两法诊治胃肠、肝胆、肾病

  • 衡炳芳教授

    擅长:呼吸、消化、心血管、肾病、妇、儿科

  • 邹才华教授

    擅长:内科疑难病症,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

  • 常静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的临床治疗

  • 李春桃主任,教授

    擅长:中医妇科,对男性不育、女性不孕、月经病及妇科疑难杂症

  • 张玉兰教授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对诊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肿瘤疾病的康复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李廷谦教授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的诊治

  • 徐杰军副教授

    擅长:治疗胃炎、支气管炎、肝炎、风湿性关节炎

  • 陈光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腺、肝脏及胆道疾病诊治

  • 迟焕海主任医师,主任,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呼吸、肿瘤、消化、心血管及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 王刚副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呼吸,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

  • 黄素珍教授

    擅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诊治

  • 杨学海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

  • 郭素华教授

    擅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风湿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赵茜医师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

  • 陈达中教授

    擅长:心血管、肾病及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张瑞明主任,教授

    擅长:肿瘤、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王华楠医师

    擅长:用《伤寒论》经方治疗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疾病在成人内科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内科疾病;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

  • 巫刚副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保健。

  • 张玉慧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苗新普医师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

  • 齐桂芬教授

    擅长: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等疾病的诊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糖尿病

  • 江丽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 赵雨医师,主治医师

    擅长:面瘫,中医减肥

  • 薛平医师,副主任医师

    擅长:--

  • 王蕾医师,副主任医师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有较深入的认识

  • 杨扬医师,主治医师

    擅长:针对肌体病理性物质聚积点采用理筋矫形、整脊正骨自创手法结合小针刀、滞动针疗法治疗肢体关节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种脊柱源性疾病如顽固性颈肩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及与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顽固性颈性眩晕、失眠症、头痛等

  • 周荣兴教授

    擅长: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病

  • 何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擅长:针灸脑病,采用针灸手段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 刘屹副教授,主治医师

    擅长:中医骨伤、筋伤等疼痛疾患采用针灸、按摩手法治疗。

  • 王成伟讲师,主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脑卒中后遗症、肥胖症、失眠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带状疱疹后...

  • 李佳医师,主治医师

    擅长:针灸治疗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神经系统中风偏瘫、周围神经病变,颈肩腰腿痛等疾病

  • 吕建琴医师,主治医师

    擅长:运用针刺、艾灸、耳针、拔罐、穴位埋线及中药治疗改善多种功能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顽固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神经系统病症(偏瘫、耳鸣、失眠、面瘫等)以及针灸常见的颈腰椎疾病

  • 文谦医师,主治医师

    擅长:运用针刺、艾灸、腹针、耳针、穴位埋线及中药治疗改善多种功能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顽固性便秘等),泌尿系病症(尿潴留、尿失禁等),神经系统病症(头痛、耳鸣、失眠、面瘫等);运用中医养生理论结合节气灸、中药调养亚健康状态、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症。尤其擅长运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尿失禁、功能性便秘

  • 宋川医师,住院医师

    擅长:慢支、慢阻肺、肝功能不全、肠梗阻、胰腺炎,皮肤病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张红萍医师,住院医师

    擅长:--

  • 王晓翔医师

    擅长:--

  • 梁怡雯医师,主治医师

    擅长:--

  • 赵先林医师,住院医师

    擅长:--

详细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 咨询电话:028-85422114急诊电话:028-85422120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