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成都大学

[切换城市]
成都站> 成都教育> 成都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

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成都理工”,“CDUT” 所在地:成都 院校代码:10616 类型:理科类/文科类/工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卓越计划省属重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成都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353人,其中教授(级)235人,副教授(级)546人。截至2015年3月,学校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四川省“百人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6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4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称号9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4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黄润秋、刘宝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名单不全):许强、黄润秋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许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名单不全):许强、李勇、李天斌、庹先国、李忠权、唐川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黄润秋 省级教学名师(7人):魏贵民、许强、张哨楠、郭科、黄润秋、张成江、谭书敏 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4个):盆岭-盆山构造与油气、构造成矿学理论发展与实践、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高灵敏高分辨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 赵其华
  • 教师姓名:赵其华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岩土工程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所修专业:结构工程  所获学历:博士后
  • 汪家林
  • 教师姓名:汪家林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岩土工程  毕业院校:北京钢铁学院  所修专业:采矿工程专业  所获学历:工学硕士  详细介绍:  汪家林:教授,男,汉族,1963年7月生。1984年大学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98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院(岩石力学研究方向),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到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从事水电站岩石力学及工程安全监测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1994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曾任监测研究室主任等职务。2001年调入成都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转聘为副教授,任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导师,2008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近年来,多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高等岩石力学》、《岩土力学》、《岩体力学》、《边坡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岩土工程施工》、《岩土工程监测技术》、《信息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岩土工程监测与反分析》等课程。近10年来,已主持或参加过30多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作为负责人组织了多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田湾河梯级水电站工程、云南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金沙江溪落渡水电站、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官地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高速公路、山区城镇边坡、山区机场、城市基坑工程稳定性研究等,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地质条件分析-现场原位监测-基于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判断-岩土体稳定性的预警预报-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学术思路,在多个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邓辉
  • 教师姓名:邓辉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岩土工程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大学  所修专业:地质工程  所获学历:工学博士
  • 唐川
  • 教师姓名:唐川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所修专业: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  所获学历:理学博士  详细介绍:  1961年7月生,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工程地质专业,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南京大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11月~1996年11月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波恩大学和美茵茨大学进修与合作研究。  目前担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泥石流灾害研究与防治中心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专委会副主任,并担任《山地学报》、《灾害学》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为主)、地貌学、遥感与GIS应用、环境地质等研究,专长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划、预测预报、风险评价和减灾工程实践。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泥石流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方程,将GIS技术和Tecplot数值模拟结合,解决泥石流动力参数沿程、沿时变化的复杂的理论问题,为定量计算泥石流动力学参数开拓了新途径。根据长期的原型观测和模型实验,研究和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范围预测方法;提出了以3S技术为支撑的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方法体系,解决了问题复杂、定量计算难度大等问题。针对强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特征,构建了震区滑坡危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及GIS分析方法;开展了震后暴雨滑坡、泥石流演化规律研究,提出强震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和临界雨量预警方法等。  主持和参与负责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973课题和国家基金等60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2篇; 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青年科技标兵、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被中国科协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参加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个人。  近期发表的SCI论文:  Tang C., van Asch T. W. J., Chang M., Chen G. Q., Zhao X. H. , Huang X. C. Catastrophic Debris flows on 13 August 2010 in the Qingping area, southwestern China: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 strong earthquake and subsequent rainstorms. Geomorphology. 2012, 139–140:559–576.  Tang C, Zhu J, Chang M, Ding J. An empirical-statis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debris flow runout zones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2,250: 63-73.  Tang C, Rengers N., van Asch Th.W. J., Yang Y. H., and Wang G. F. 2011. Triggering conditions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astrous debris flow event in Zhouqu city,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 Nat. Hazards Earth Syst. Sci., 11, 2903–2912.  Tang C, Zhu J, Qi X, Ding J.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 subsequent strong rainfall event: a case study in Beichuan area. Engineering Geology. 2011, 122:22-33.  Tang C, Zhu J, Ding J, Cui X F, Chen L, Zhang J S. Catastrophic debris flows triggered by a 14 August 2010 rainfall at the epicentr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Landslide. 2011, 8:485–497.  Tang C, Zhu J, Qi X.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 Case Study in Beichuan Area.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1, 48(1):128–145.  Tang C, Yang Y H, Su Y C, Ding J, Huang W.The Disastrous 23 July 2009 Debris Flow in Xiangshui Gully, Kangding County, Sou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1, 8: 130–138.  Tang C, Zhu J, Li W L,Liang J T. Rainfall-triggered debris flow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Bull Eng Geol Environ. 2009, 68:187–194.  Tang C, Zhu J, Liang J. Emergency Assessment of Seis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 Case Study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Earthq Eng & Eng Vib. 2009, 8:207-217.
  • 陈礼仪
  • 教师姓名:陈礼仪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岩土钻掘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大学  所修专业:地质工程  所获学历:博士
  • 王运生
  • 教师姓名:王运生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学院  所修专业: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所获学历:博士  籍贯:安徽潜山  出生日期:1960.06.05  学习经历(从大学开始):1979-1983: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地质专业学习;1983-1986: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地质专业地层与古生物方向攻读硕士,从师著名地质学家边兆祥教授;1994-1999: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从师著名工程地质学家王士天教授。  工作经历(包括在有关学会的任职):1983-1996年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区域地质教研室任教;1989、1992,1996年三次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数据库建设与管理,1996-1998年在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城乡规划教研室主任;1999-现在: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任教,并于2003担任工程地质系主任,2010年底卸任,2007年被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聘为固定人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项目1项,主持横向攻关项目12项,参加横向攻关项目20项。中国地质协会会员、第四纪地质协会会员。  专业技术职称及取得的日期:2003年12月(教授)  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日期:2007年12月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稳定、岩体稳定及区域地质环境评价.  主要学术成就(包括科研、教学、论著、获奖等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省级三等奖二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为国家精品课程《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教学团队骨干。曾分别荣获成都理工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及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
  • 任光明
  • 教师姓名:任光明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 石永泉
  • 教师姓名:石永泉 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岩土钻掘
  • 孙书勤
  • 教师姓名:孙书勤 副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工程地质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大学  所修专业:  所获学历:博士
  • 韦猛
  • 教师姓名:韦猛 副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岩土钻掘  毕业院校:  所修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所获学历:研究生
  • 张强
  • 教师姓名:张强 副教授  所属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研室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毕业院校:成都理工大学  所修专业:地质工程  所获学历:工学博士  详细介绍:  张强(Zhang Qiang),男,1971年出生,副教授,博士。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加了“深部缓流带现代岩溶形成机制及工程适应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175)”、“云南小湾电站高边坡稳定性地质-工程分析及支护措施设计优化研究”、“武广客专厚覆盖型岩溶塌陷工程地质背景条件、致塌机理及其模拟研究”、“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工程应用研究”、“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砂岩溶蚀机理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系统研究与地下水资源评价”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9篇,近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 Zhang Qiang, Sun Jinyu, Xu Mo,INDICATION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ROUGH HYDRO- CHEMISTRY AND ISOTOPES AT MAOBA SYNCLINE. The 9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IAGE),2002.9, 1614-1622(EI、ISTP) 孙晋玉,张强,许模. 应用化学动力学求解裂隙-岩溶介质渗流参数, 岩土力学, 2004,25(4): 601-604, (EI) Zhang Qiang, Sun Jinyu, Xu Mo,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of Yarkant Basin In West China By Visual Modflow. The 34th IAH Congress,2006, (EI、ISTP) 孙晋玉、卢国平、张强,实用污染物运移模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Zhang Qiang, Sun Jinyu, Xu Mo,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of Yarkant Basin In West China. Congress 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2010, (ISTP) Sun Jinyu, Zhang Qiang, Xu Mo,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o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Yunnan, China. The 11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IAGE),2010, (ISTP) 孙晋玉、张强、许模. 隧道施工涌水后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002,10(s): 202-205 朱继良,张强,孙晋玉等. 西昌市喜德县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 25(1):69-73 卢书强; 许模; 张强; 于贺艳. 金沙江某电站钙质砂(砾)岩溶蚀对岩体质量的控制作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2):74-77 许模,毛邦燕,张强. 现代深部岩溶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5):495-500 郭健,许模, 张强. 蚀变花岗岩特征及工程特性研究.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 45(9):27-29 杜宇本,张强,蒋良文,许模. 街子坡向斜岩溶水系统及隧道涌突水危险性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 2009(12): 60-64
  • 赵川
  • 赵川,1967年9月22日生,女,汉族。1990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到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四川文理学院)物理系任教,2000年2月调到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任教至今。在两校都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先后教授过十几门课程。1997年11月评为讲师。  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在中国科技大学进修在职研究生,完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分。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在中科大计算机科学系作访问学者,导师王煦法教授,研究方向为其联想实验室中的973计划理论项目中的情感算法。  2005年11月评为副教授。  2007年评为硕士生导师。  2008年9月开始带研究生。  2010年研究生共3人(每年级各一人)。方向自然语言理解。  一、教授过的课程  本科生(共计10门)  《模拟与数值电路》 《Pascal语言》 《Basic 语言》 《数据结构》  《Dos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 《离散数学》 《网络原理》  《人工智能》 《计算方法》  研究生(共计5门)  《组合数学》(学位课) 《形式语义》 《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位课)  二、研究方向  智能科学,人工智能基础,自然语言理解,泛逻辑,组合数学。  作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方向为:3个学生08级王园园,09级郑雪和10级唐建做自然语言理解。王园园即将毕业,是我系第一个做自然语言理解的学生;一个将到来的11级学生希望做智能科学方向。这将是第一个做智能研究的学生。  三、学术论文  共计16篇。  四、参加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共计19次,其中国际会议11次。  2001年12月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委员,2009年10月改选继续为专委会委员。  五、科研课题  1.2000 - 02年“基于数学与数学理解的人工智能研究” 学校青年基金  2.2002-03年“人文主义精神在计算机教育与教学中的运用” 学院青年基金  3.2003- 04年 “形容词的生成与理解系统” 学院青年基金  4.2004- 06年 “形容词的生成与理解系统” 学校科研基金  5.2006 - 08年 “基于语义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 学校科研基金  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题目是“相位理论的创建”是一个原创性基础理论。2011年3月刚提交了申报书。 坚持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有稳定的原创成果,坚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路,开创和形成较了完备的理论教学和研究方向。自2003年以来见证和积极参与了智能科学的诞生。参加国际交流,创立新理论。  六、演讲  在原达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四川文理学院作过《科学的礼赞》等多个讲座。2000年调到理工大学任教以来做过的讲座如下:  《数学欣赏》2000年6月理工  《关于人工智能的驻思——跨学科思想探讨》2002年4月理工研究生  《乐观坚定而自信地起步》(2001年11月在中科大作访问学者期间应合肥市霍山县教委的邀请,给中小学校长做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科学与真与美》2002年11月理工大乐山分院  《教育的意志》(受学校委托2004年4月16日代表学校在西南民族大学给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和班主任交流学生工作经验)  《智能科学的使命》2004年7月 西北工业大学  《从人工智能到智能科学》2004年12月16日 理工  《文理交汇的点——自然语言理解》2005年12月15日 理工  《怎样思考得更好——思考思考本身》2006年3月29日 成都电大  《新的整合——泛逻辑沿革》 2007年11月21日 理工  《文明新的黄金时代——由人工智能,复杂性和智能科学等簇生之新学科引领的》2009年5月26日 成都理工  《文明新的黄金时代》2009年10月7日 四川文理学院  《跨学科整合至文明新的黄金时代》 2009年11月27日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  《泰戈尔是如何走向世界》2010年9月25日 西南民族大学和Mihir教授一起讲座,翻译并组持交流
  • 邓昭平
  • 邓昭平 博士后  单位: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工程系  电话: +86-28-84079012  13980495181;  传真: +86-28-84079074  电邮: dengshp@cdut.edu.cn;dengzhp161@163.com  基本情况:  邓昭平,男,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成都理工大学应用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1984-1988在成都市教委工作,1991年—1996年在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从事钛涂层薄膜制备与测试分析工作, 2003年—2006年兼任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现为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兼任四川省中小企业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成都市科技评估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主要研究方向是敏感材料与元件、复合材料、光催化材料、晶须材料以及矿物材料。2006年与上市公司攀渝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用半导体畸变剂从偏钛酸制备金红石钛白粉的技术,获得2007年度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利奖优秀奖(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Z307-1);2009年发明专利钛酸锂晶须技术转让给四川囯理锂材有限公司;2012年5月与成都顺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近年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  研究方向:  敏感材料与元件、航空复合材料、光催化材料、晶须材料以及矿物材料  研究领域:  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材料
  • 万涛
  • 万涛 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电话: +86-28-84078965(O); +86-13648048215(手机);  传真: +86-28-84079074  电邮: wantaos@sohu.com;wantaos@126.com  基本情况:  万涛,四川泸州市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1990至1992年在四川泸州皮革化工厂工作,1996年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7月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1年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职攻博,2006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5月进入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2月-2010年2月接受组织委派挂职担任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副区长,分管科技、工业和招商引资。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和横向项目1项,在Polym Int、Prog Org Coat、J Appl Polym Sci、Polym Bull、Microchimica Acta、J Petrol Sci Eng、J Wuhan Univ Technol、J Univ Sci Technol B、材料科学与工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现代化工等国内外SCI、EI源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第一作者16篇),EI收录12篇(6篇为第一作者,5篇为通讯作者),总被引用次数超过400次,其中SCI引用次数超过100次,4篇学术论文单篇被SCI引用超过1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主要学术和社会团体兼职:中国化学会会员,四川省经信委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四川广安市广安区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多个EI检索的国内外会议论文审稿专家,《材料科学》期刊编委,成都国嘉咨询公司项目咨询专家,国际SCI英文源刊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特邀编辑,7个 SCI英文源刊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Polymer Bulletin、European Polymer Journ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Express Polymer Letter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的英文审稿人。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有机化学、现代化学基础、普通化学、胶粘剂与涂料、聚合物改性、油田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高分子  研究生课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  研究领域:  功能涂料、高吸水性树脂、油田高分子材料、环境保护材料、光固化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的项目:  1.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2012-2014  2.微乳液法疏水缔合丙烯酰胺驱油剂的研究,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项目编号PLN1114,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2011-2013  3.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2010GZ0128,项目负责人,2010-2012  4.钻井液用水溶性梳形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03688,项目负责人,2010-2012  5.水性环氧水泥灌浆材料的研究及其在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中的应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GZ2007-08,项目负责人,2008-2010  6.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乳液光聚合的研究,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yjg200605,项目负责人,2007-2010  7.钻井液用丙烯酰胺-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的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70421140,项目负责人,2007-2010  8.金沙与三星堆土遗址保护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2004BA810B02-01,技术负责人,2004-2006  9.膨润土插层偶氮苯纳米复合光电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03JY029-026-2,项目负责人,2003-2005  代表论著:  1.《现代化学基础实验》(修订版),面向21世纪实验配套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参编。  2.《近代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参编。  发明专利:  1.万涛等,一种光聚合法微晶白云母复合磺酸型高吸水树脂的研究,专利申请号:201010222180X,2011-12-21授权(证书号:881306)  2.万涛等,一种水溶液聚合微晶白云母复合磺酸型高吸水树脂的研究,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221941,2012-1-4授权(证书号:891824)  3.万涛等,一种耐温抗盐两性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222208X  4.万涛等,一种反相微乳液法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045198.X  5.万涛等,一种耐光性、耐水性的微乳液水性墨水,专利申请号:200710048680.4  6.万涛等,一种黄色阳离子型偶氮苯染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048681.9  7.万涛等,光聚合法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048682.3  8.万涛等,一种光聚合法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048882.9  9.万涛等,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土遗址表层保护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048881.4  10.林金辉,万涛等.一种潮湿环境土遗址表层保护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6100202009  学术论文:  1.Tao Wan, TianShun Zang, Rui Zhang, XianChang Sun. Cure behaviors and water up-take evaluation of a new waterborne epoxy resin, J Wuhan Univ Technol, 2012,27(2):189-192(SCI收录)  2.Tao Wan, Jie Yao, Sun Zishun,Wang Li,Wang Juan.Solution and drilling fluid properties of water soluble AM-AA-SSS copolymers by inverse microemulsion, J Petrol Sci Eng,2011,78(2):334-337(SCI收录)  3.Shuxia Xu, Xinfeng Zhang,Tao Wan, Chengxiao Zhang. A third-generation hydrogen peroxide biosensor based on horseradish peroxidase cross-linked to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icrochimica Acta, 2011, 172 (1-2) :199-205(SCI收录)  4.Tao Wan, TianShun Zang, YunCheng Wang, Rui Zhang, XianChang Sun, Preparation of water soluble Am- AA -SSS copolymers by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olym. Bull, 2010, 65(6):565-576 (SCI收录)  5.张睿,万涛,孙先长,刘欣,汤先银. AA/AM/AETMAC三元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钻井液性能研究, 石油钻采工艺,2010, 6:48-52  6.姚杰;马礼俊;万涛;关红伟;王忠交;反相微乳液SSS/AA/AM三元共聚物钻井液降滤失剂,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27(5):18-21  7.孙先长,万涛, 罗云,油田采出水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工业水处理,2010,30(5):19-22  8.臧天顺,万涛,光聚合法高岭土复合AA -AM-SSS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10,4:33-36  9.孙先长,万涛,肖宗林,李成涛.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10:16-19  10.Tao Wan, Chuan Wu, XiaoLing Ma, Jie Yao, Kuai Lu.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ilane monomer-modified styrene-acrylate nanocoatings.Polym.Bull,2009,62(6):801-811(SCI,EI双收录)  11.李小洁,万涛,林金辉,肖维兵,金沙土遗址加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17(2):163-169(EI已收录)  12.孙先长,万涛,肖宗林,李成涛,谈录井现场HSE管理,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25(6):30-32  13.胡子文,王科太,万涛,廖华菁,吴晓蓉,一种新型抗癌放射性药物前体的设计与合成,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95-200  14.Tao Wan, Jie Yao, XiaoLing Ma. Preparation of poly (AA-AM) water superabsorbent by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 Appl. Polym. Sci ,2008,110(6):3859–3864(SCI,EI双收录)  15.Tao Wan, Lan Wang, Jie Yao, XiaoLing Ma,QingSheng Yin, TianShun Zang. Saline solution absorbency and structure study of poly (AA-AM) water superabsorbent by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olym. Bull ,2008,60(4):431-440(SCI,EI双收录)  16.Tao Wan, ZiWen Hu, XiaoLing Ma, Jie Yao, Kuai Lu.Synthesis of silane monomer-modified styrene-acrylate microemulsion coatings by photopolymerization. Prog. Org. Coat ,2008,62(2): 219-225(SCI,EI双收录)  17. Rong Ran, Tao Wan , Tao Gao, Jian Gao, Zhi Chen. Controlled free radical phot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initiated by trithiocarbonate, Polym. Int ,2008,57(1):28-34(SCI,EI双收录)  18.Tao Wan, Jinhui Lin, Xiaojie Li, Weibing Xiao, Preparation of epoxy-silica-acrylate hybrid coatings, Polym. Bull, 2008 , 59(6):749-758(SCI,EI双收录)  19.马小玲,万涛,姚杰,卢快,臧天顺.紫外光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微乳液.石油化工,2008,37(3):291-295(EI已收录)  20.姚杰,万涛,马小玲,吴为,臧天顺,反相微乳液聚合金属离子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石油化工,2008,37(4):397-402(EI已收录)  21.WAN Tao, XU Huihua, YUAN Yi, HE Wenqiong; LI Xiaohui, Preparation and photochemical behavior of a cationic azobenzene dye-montmorillon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J Wuhan Univ Technol,2007,22(3):466-469(SCI,EI 双收录)  22.Rong RAN, You YU, Tao WAN, Photo-initiated RAFT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rithiocarbonate, J. Appl. Polym. Sci, 2007,105(2):398-404(SCI,EI 双收录)  23.WAN Tao, Wang Xiaoqing, YuanYi,He Wenqiong. Preparation of bentonite-poly(AA-AM) composite superabsorbent by photopolymerization, Polym. Int, 2006, 55(12):1413-1419(SCI,EI 双收录)  24.WAN Tao,Feng Fei,Ran Rong,Wang Yue-chuan, Photo-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tudy on photopolymerization of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polyacrylate hybrid materials, Polym. Int, 2006, 55(8): 883-890 (SCI,EI 双收录)  25.WAN Tao,Wang Yue-chuan,Feng Fei, 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dioxide-polyacrylates nanocomposites, Polym. Bull,2006,56(4-5):413-426 (SCI,EI双收录)  26.WAN Tao,YUAN Yi, HE Wen-qiong, Preparation of a Cationic Azobenzene Dye- Montmorillon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and its Photochemical Behavior,J Univ Sci Technol B, 2006, 13 (3): 281- 286(SCI,EI 双收录)  27.WAN Tao,Wang Yue-chuan,Feng Fei,Effects of Post-Thermal Treatment and UV Irradiation on the Structures of Titania-Polyacrylates Nanocomposites, J Univ Sci Technol B, 2006, 13(4): 372-379(SCI,EI 双收录)  28.Tao WAN, Xiaoqing Wang, Yi Yuan,Wenqiong He.Preparation of kaolinite-poly(AA-AM) composite superabsorbent by photopolymerization, J. Appl. Polym. Sci, 2006, 102(3):2875-2881(SCI,EI 双收录)  29.WAN Tao, Wang Yue-chuan,Feng Fei, Prepar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Polyacrylate Nanocomposites by Sol-Gel Process in Reverse Micelles and in-situ Photopolymerization, J. Appl. Polym. Sci, 2006, 102(6): 5105-5112(SCI,EI 双收录)  30.肖维兵,林金辉,万涛,李小洁.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树脂的透光性及其耐候性研究,广州微量元素科学,2006,13(12):57-60  31.冉蓉,于游,万涛,王跃川. 三硫代碳酸酯引发的苯乙烯活性自由基光聚合,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EI已收录),2006,22(6):75-78  32.万涛,王跃川,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结构研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EI已收录), 2006,22(2):27-32  33.肖维兵,万涛,林金辉,李小洁,有机硅-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石油化工, 2006,35(10):987-993( EI已收录)  34.李小洁,林金辉,万涛,肖维兵. 一种新型土遗址加固材料的制备及加固效果评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3):321-326  35.万涛,冯玲,杜仕勇,吴杰,卢伢,两性聚丙烯酰胺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05, 31(9):39-41  36.万涛,王跃川,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增溶水量研究,日用化学工业,2005,35(5), 292-295  37.万涛,冉蓉,冯飞,王跃川,TiO2聚丙烯酸酯纳米复合物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现代化工( EI已收录), 2005,25(4):32-34  38.万涛,王跃川,反胶束法纳米TiO2的Uv/vis和TEM研究,精细化工, 2005,22(11),809-813  39.万涛,王跃川,反胶束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O2,石油化工( EI已收录), 2005, 34(5):464-469  40.万涛,冯飞,王跃川,反胶束溶胶-凝胶和原位光聚合法合成二氧化钛/丙烯酸酯纳米复合薄膜,石油化工(EI已收录), 2005,34(7):672-677  41.万涛,冯飞,王跃川,TiO2/聚丙烯酸酯光固化纳米复合薄膜的AFM表征,石油学报(石油加工)(EI已收录), 2005,12(6):86-91  42.万涛,王跃川,超支化大分子的最新应用进展,弹性体, 2004,14(4),57-61  43.万涛,何文琼,袁毅, 丁鹤群; 水溶液聚合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弹性体, 2004, 14(5),43-46  44.万涛,冯玲,卢伢,吴杰,杜仕勇,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N-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与产物结构表征,弹性体, 2004,14(6):31-34  45.万涛,何文琼,葸全寿,杨凯,朱忠伟,反相悬浮聚合膨润土复合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弹性体, 2003, 13(2):8-12  46.万涛,聚苯硫醚的合成与应用,弹性体, 2003, 13(1):38-43  47.万涛,朱忠伟,许晓东,葸全寿,水溶液聚合高岭土复合AA-AM高吸水树脂的研究,现代化工, 2003, 23 (4):35-38(EI已收录)  48.万涛,杨凯,朱忠伟,许晓东,葸全寿,反相悬浮聚合AA-AM-HEMA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的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16(1):26-30  49.万涛,羟基交联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性能表征,弹性体,2002, 12(5):21-25  50.万涛,申红,李祥,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研究,弹性体, 2002, 12(2):9-13
  • 阳小成
  • 阳小成 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生态学会 理事)  单位: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电话:028-84073135(O);13548031399(手机)  传真:+86-28-84079074  电邮: yxc39@163.com yxc39@cdut.edu.cn  基本情况:  阳小成,男,汉族,1965年生于重庆市。先后在重庆渝州大学(现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重庆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学习和工作。并分别于1993年获得生态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生物工程博士学位,2004年博士后出站到成都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间于2007年3月—2008年3月,公派赴加拿大ALBERTA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攻读学位或进修期间,作为科研骨干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提供的科研资助(编号:2003034454),现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家纵向或横向课题的研究。迄今已作为主要编委(或参编)出版科研专著2本,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其中被收录入SCI的有4篇。兼任四川省生态学会理事。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环境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经济生态学(选修)  研究生课程:环境生态学,资源植物学,生物工程(双语)  研究领域及专业特长:  环境生态学,植物学,生态环保规划  招生专业及方向:  矿产资源化学(学术型硕士); 生物工程(专业型硕士)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1.“DNA技术在古蜀人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专题,编号:2004BA810B02-4)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城市污水的机理及应用研究”——(四川省人事厅2008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3.“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根系生物量的研究”——(中科院山地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4.“西南重点地区水生高等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5.“石棉大渡河老鹰岩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横向委托课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  6.“大邑凤凰岛国际旅游度假区植被动态及群落演替过程评价”——(横向委托课题:四川省林科院)  7.“葛根组培育苗及其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分析”——(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代表论著:  1. 陈章和等著(本人为主要编委).生态梅州建设的战略思考,2004,北京:科学出版社  2. 王金锡,慕长龙,彭培好等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2006,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3. 阳小成. 水污染及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初探. 渝州大学学报,1992,2:47-54  4. 阳小成. 泸沽湖的水生植被.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3,10(2):84-88  5. 阳小成,李旭光,叶志义. 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的演替趋势. 山地学报,1995,13(4):226-232  6. 阳小成,钟章成,叶志义. 川中半自然型防护林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2):127-132  7. 阳小成,王伯初,段传人,车晓彦.力学方法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重庆大学学报,2002, 25(1),154-158  8. 阳小成,王伯初,段传人,戴传云. 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1):36-40  9. X.C.Yang, B.C.Wang,C.R.Duan.Biological Effects of Actidinia chinensis Callus on Mechanical Vibration. Colloids and Surface B:Biointerfaces 2002,25(3):197-203  10.叶志义,阳小成.陡坡地的退耕还林模式,重庆大学学报,2002,25(6):81-84  11.阳小成,王伯初,叶志义,段传人.中华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及其实用快速繁殖,重庆大学学报,2002,25(6):75-77  12.阳小成,王伯初,段传人.声波刺激对中华猕猴桃ATP含量的影响,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5):87-89  13.Yang Xiaocheng Wang Bochu Duan Chuanren. Effects of Sound Stimulation on Energy Metabolism of Actinidia chinensis Callus,Colloids and Surface B:Biointerfaces, 2003,30(1-2):67-72  14.阳小成,王伯初. 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讯, 2003,14(5):393-395  15.孙辉,阳小成,李璟,唐善虎. 古DNA技术在人类墓葬遗骸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2005,9(2):50-54  16.阳小成,陈章和,,周先叶.黑石顶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5(2):220-224  17.阳小成.成都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对锦江河水年度净化效果的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8,35(5):591-596  18.潘丽娟,阳小成.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医展,2008,8(12):2580-2583  19.邓佑,阳小成.化学-生物联合技术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4) : 1940-1942
  • 钟永建
  • 姓名:钟永建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4-09-30 民族:汉族  职称:教授  籍贯:四川省 目前所在地:四川省  学历:硕士 政治面貌:民主党派  毕业院校:北京工商大学 毕业时间:1988年7月  所学专业类别:管理类  专业名称:商业经济管理  教育背景:  1980-1984年,在昆明工学院选矿专业攻读工学学士学位;  1986-1988年,在北京商学院商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经济学硕士。  教学情况:  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  科研情况:  1、编写专著教材9部;  2、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  3、主持及主研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  4、主持主研校级科研课题6项。  获奖情况:  1、四川省高校教学管理优秀个人;  2、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610081  通讯地址:成都市三友路18号  联系电话:13388162637  电子信箱:yongjian930@126.com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8-%u0038%u0034%u0030%u0037%u0038%u0039%u0032%u0037
  • 邮编:
    610059
相关推荐
新疆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兰州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贵州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